《哭李公晦二首》

时间: 2025-04-27 07:24:49

洲边三亩宅,有竹有梅花。

岂不堪名世,何如勿起家。

身才著朱绶,州谩出丹砂。

渺渺重湖外,悲风咽暮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李公晦二首》
作者:刘克庄

洲边三亩宅,有竹有梅花。
岂不堪名世,何如勿起家。
身才著朱绶,州谩出丹砂。
渺渺重湖外,悲风咽暮笳。

白话文翻译:

在洲边有三亩的宅院,里面种着竹子和梅花。
难道我不想在名声上有所成就吗?
但比起出世而居,我宁愿不要家业。
我本身有着光明的才华,官位虽小,却如同丹砂般珍贵。
在那遥远的湖外,悲伤的风吹来,笳声哽咽在黄昏。

注释:

  • :指小岛或沙洲。
  • :居住的地方。
  • 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 朱绶:红色的绶带,古代官员的标志,代表荣耀与地位。
  • 丹砂:指一种珍贵的矿石,象征财富和地位。
  • 渺渺:形容遥远的样子。
  • :哽咽、难以发声。

典故解析:

  • 朱绶与丹砂:朱绶是古代官员的象征,丹砂则是炼丹所用的物质,二者都与权力和地位相关,显示出诗人的对名利的反思。
  • 悲风与暮笳:古代笳声常用于哀伤的场合,诗中提及,暗示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友山,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以豪放、深沉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哭李公晦二首》是刘克庄为友人李公晦的去世所作,表达了他对李公晦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及名利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情的口吻写出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哀悼以及对名利的反思。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居所,竹子和梅花象征着诗人高洁的情操。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名利的质疑,表现出对世俗成就的无奈与不屑,表达出一种逃避名利的心态。诗人在这里既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又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显示出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意象,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最后一句“悲风咽暮笳”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共鸣,令人感受到那种无法排遣的悲伤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诗人不仅追忆了旧日的情谊,也引发了对自身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洲边三亩宅,有竹有梅花: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居所,种植了竹子和梅花,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雅致。
  2. 岂不堪名世,何如勿起家:表达了对名声的渴望却又对世俗的无奈,宁愿不追求家业。
  3. 身才著朱绶,州谩出丹砂:暗示诗人虽然有才能,但所处的环境却不佳,地位虽低但仍然珍贵。
  4. 渺渺重湖外,悲风咽暮笳:最后用凄凉的意象,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悲痛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丹砂”比喻自我价值的珍贵。
  • 对仗:如“竹”与“梅花”,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气质。
  • 意象: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内心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悼念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对名声和家业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成就的不屑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和坚韧。
  • 梅花:代表着坚强与纯洁,也寓意着在逆境中的傲然挺立。
  • 悲风:象征着失去与伤感,烘托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 暮笳:笳声的悲哀象征着对友人的哀悼,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自由
    D. 友情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追求
    C. 不屑
    D. 忽视

  3. “悲风咽暮笳”中的“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D. 一种风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刘克庄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但苏轼的风格更为豪放,而刘克庄则更显沉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