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时间: 2025-01-26 02:04: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棹邅回,湿云如梦吴天瞑。一弯新月到芦花,晴雪寒无影。离思悤悤未定。更那堪漏长人静。倚舷凝眺,山澹无姿,水明生晕。怊怅冬郎,已凉天气江南恨。冷蛩哀雁搅馀思,泪点青衫凝。拌向旗亭酩酊。奈愁思易催人醒。为秋销瘦,诗号秋怀,赋题秋兴。
白话文翻译:
小舟在水中缓缓摇曳,湿润的云朵如梦一般笼罩着吴地的天空。一弯新月映照在芦花之上,晴朗的雪天却显得寒冷无影。离别的思绪纷乱不清,怎能忍受漫长夜晚的孤寂。倚靠船舷凝视远方,山色淡漠无姿,水面却泛起微微涟漪。感叹冬日已凉,江南的恨意愈发浓烈。冷清的蟋蟀和哀鸣的雁声搅动着残余的思绪,泪水浸湿了青衫。醉意渐浓,却又无奈愁思轻易将人唤醒。秋天渐渐消瘦,诗歌诉说着秋日的情怀,题写着秋日的兴致。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棹: 孤独的小船。
- 邅回: 形容船在水中缓慢摇动。
- 湿云: 湿润的云彩。
- 吴天: 指江南地区的天空。
- 芦花: 芦苇的花,多生于水边,象征孤独与凄凉。
- 悤悤: 形容思绪纷乱的样子。
- 倚舷: 倚靠在船舷。
- 怊怅: 形容伤感与惆怅的情绪。
- 冷蛩: 冷清的蟋蟀,象征秋冬的萧瑟。
- 泪点青衫凝: 泪水浸湿了衣衫。
典故解析:
- 江南: 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以风景秀丽、气候温暖著称,常为文人墨客所歌颂。
- 新月: 象征着新的开始或希冀,但也常带有孤独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芳灿,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作者在外出游玩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描绘了孤独的舟行与凄凉的自然景象。诗中以“孤棹邅回”开篇,立刻引发读者对孤独的感受,紧接着“湿云如梦吴天瞑”,展现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情绪。诗中的意象丰富,从“新月到芦花”到“冷蛩哀雁”,都充满了秋冬的萧瑟与哀愁。
而“离思悤悤未定”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孤舟的孤独与自然的凄凉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邃而真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尤其是结尾处的“为秋销瘦,诗号秋怀”,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至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令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棹邅回:小舟孤独地在水中摇曳,隐喻孤独。
- 湿云如梦吴天瞑:湿润的云像梦一样笼罩着吴地,描绘愁苦的氛围。
- 一弯新月到芦花:新月映照在芦花上,象征孤独中的一丝希望。
- 晴雪寒无影:晴朗的雪天却显得冷清无影,反映内心的孤寂。
- 离思悤悤未定:离别的思绪纷乱未定,描绘心情的复杂。
- 倚舷凝眺:倚靠船舷凝视远方,表现无尽的思念。
- 山澹无姿,水明生晕:山色朦胧,水面泛光,营造出一种恍惚的美感。
- 怊怅冬郎,已凉天气江南恨: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现状的叹息交织。
- 冷蛩哀雁搅馀思:孤寂的蟋蟀和雁声搅动着思绪,表现孤独感。
- 泪点青衫凝:泪水浸湿衣衫,显现悲伤之情。
- 拌向旗亭酩酊:醉酒后仍思绪纷飞,表现愁苦。
- 奈愁思易催人醒:愁思容易使人清醒,反映内心的挣扎。
- 为秋销瘦,诗号秋怀,赋题秋兴:秋季的消逝与诗人的情感交织,表达对秋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湿云如梦”,将云比作梦,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冷蛩哀雁”,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山澹无姿,水明生晕”,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离别和季节变换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深入探讨了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棹: 代表孤独与无助。
- 新月: 象征希望与美好,但也带有孤独感。
- 芦花: 象征脆弱与凄凉,常与孤独相连。
- 冷蛩: 代表秋冬的萧瑟与孤寂。
- 泪点: 代表内心的悲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棹”意指: A. 小船孤独地漂流 B. 小船在狂风中摇晃 C. 小船满载而归 D. 小船停泊在岸边
-
“离思悤悤未定”中的“悤悤”意为: A. 开心 B. 纷乱 C. 平静 D. 哀伤
-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 A. 无尽的孤独 B. 希望与新的开始 C. 过去的回忆 D. 结束与死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亦有孤独感,但更具豪情壮志。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孤独与离别,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杨芳灿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