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春夜忆萧子真
原文展示:
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
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
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
白话文翻译:
半夜的时候我无法入睡,灯光熄灭又没有月亮。
我独自站在台阶前,听着杜鹃的啼叫声没有停歇。
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却突然像胡人和越人一样远离。
我怎能在明镜中看到自己,却总是希望能长久不见白发呢?
注释:
- 不成寐:夜里无法入睡。
- 灯尽:灯光熄灭。
- 无月:没有月亮。
- 子规:杜鹃鸟,古人常用它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金兰: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
- 胡越:指代外族,象征离散或远去。
- 明镜中:明镜比喻自我反照,观察自身的变化。
- 白发:象征衰老,诗人希望能长久保持年轻。
典故解析:
“子规啼不歇”中的“子规”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思乡和离愁的意象。杜鹃在春天啼叫,常常被用作离别和思念的象征。金兰交友则源于古代的金兰之交,意味着亲密无间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孤独、思乡之情而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他的诗风以清新、深刻见长,常常表达对友情、生命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夜,正值万物复苏之际,面对静谧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与思念。此时他对好友的思念愈加显著,尤其是在无月的夜晚,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春夜忆萧子真》是一首通过描绘春夜孤独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的诗作。首句以“半夜不成寐”开头,透出一种疲惫而又无奈的心情,灯光的熄灭和无月的环境,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愈发强烈。杜鹃的啼叫声似乎在不断提醒他心中的忧愁,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楚。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一句,表现了诗人与好友的深厚情谊,然而却因某种原因而感到疏远,这种对比使得思念更加浓烈。最后一句“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青春永驻的渴望,表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情的渴望,既有场景描写的细腻,又有情感抒发的深刻,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夜不成寐:表达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睡的烦恼。
- 灯尽又无月:环境的昏暗加重了孤独感,二者结合使人感到无助。
- 独向阶前立:诗人独自一人在台阶前,表现孤独的状态。
- 子规啼不歇:杜鹃的啼叫声不断,象征着对离别的无尽思念。
- 况我有金兰:提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 忽尔为胡越:暗指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虽有情谊却难以相聚。
- 争得明镜中:借明镜自照,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久长无白发:渴望保持青春,体现出对生命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的鸣叫比作思念的声音,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啼不歇”赋予杜鹃以人性化的情感,使得思念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春夜的孤寂、杜鹃的啼叫,以及对友谊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类在孤独与思念中所感受到的脆弱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半夜:象征孤独与思索。
- 灯:象征希望与光明的消逝。
- 月:象征美好时光的缺失。
- 子规:象征思念与离别。
- 金兰:象征深厚的友情。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喜鹊
- D. 鹰
-
诗人希望在明镜中看到什么?
- A. 青春
- B. 白发
- C. 朋友
- D. 明月
-
诗中“金兰”代表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家庭
- D. 财富
答案:
- B. 杜鹃
- A. 青春
- A. 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孟郊与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孟郊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青春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和身世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