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一作国清上人游苏、送溪上人)》

时间: 2025-01-10 19:04:07

波中出吴境,霞际登楚岑。

山寺一别来,云萝三改阴。

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

应笑泛萍者,不知松隐深。

意思解释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

作者: 孟郊 〔唐代〕

原文展示:

波中出吴境,霞际登楚岑。
山寺一别来,云萝三改阴。
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
应笑泛萍者,不知松隐深。

白话文翻译:

在波涛中驶出吴国的境界,霞光映照下登上楚山的峰顶。
自从与山中的寺庙分别以来,云雾和藤萝的阴影已变了三次。
诗歌赞美青翠的云和句子,证明了内心的青莲之志。
应该会嘲笑那漂浮在水面的浮萍者,因为他们不知道松林的深邃隐秘。

注释:

  • 波中:指水波中,暗示舟行于水。
  • 吴境:吴国,古代地名,今江苏一带。
  • 霞际:指霞光的边际,形容光辉美丽的景象。
  • 楚岑:楚山的山顶,象征高远。
  • 云萝:云雾和藤萝,描绘山中环境的变化。
  • 碧云句:指描写青云的诗句。
  • 青莲心:青莲象征清白、高洁的心志。
  • 泛萍者:指随水漂浮的浮萍,象征无根无依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山,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游子吟》。孟郊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表现孤独、离别、追求理想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孟郊游历楚山旧寺时,意在送别一位清远上人,表达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看淡,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丽的自然景色和深邃的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写了波涛与霞光相映的壮丽场景,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紧接着通过“山寺一别来”,引入与山中寺庙的别离,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诗的后半部分更具哲理性,诗人通过“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强调了诗歌的力量与内心的追求,青莲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浮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孟郊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波中出吴境:舟船在波涛中驶出吴国,暗示旅程的开始。
  2. 霞际登楚岑:在霞光映照下,登上楚山的高峰,表现了追求理想的高远。
  3. 山寺一别来:自与山中的寺庙分别以来,时光的变迁。
  4. 云萝三改阴:山中的云雾与藤萝经历了三次变化,描绘出环境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5. 诗夸碧云句:诗歌中的青云句子,赞美自然之美。
  6. 道证青莲心:道理证明了内心的高洁志向。
  7. 应笑泛萍者:对那些随波漂浮的浮萍者的轻视,暗示对无根生活的批判。
  8. 不知松隐深:他们不知道松林的深邃,象征着对深刻内涵的无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波中”与“霞际”,“山寺”与“云萝”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青莲比喻高洁的志向,浮萍比喻无根的生活,形象生动。
  • 意象:波、霞、楚山、山寺、青莲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个理想与现实交错的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追求,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通过对比隐逸生活和浮萍的无根,传达出对深刻内涵的追求,展现了孟郊独特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动荡。
  • :代表美好的希望与理想。
  • 楚山:象征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 山寺: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青莲:象征高洁、纯粹的心志。
  • :象征深邃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波中出吴境”意指什么?

    • A. 出门旅行
    • B. 进入吴国
    • C. 在水中漂浮
      答案:A
  2. 诗中“青莲心”象征什么?

    • A. 愤怒
    • B. 高洁的志向
    • C. 贪婪
      答案:B
  3. “应笑泛萍者”中的“泛萍者”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有目标的人
    • B. 随波逐流的人
    • C. 隐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主题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
  • 《登高》:同样具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