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重九题师曾芝兰便面遗墨,为悟园赋》
时间: 2025-01-11 14:5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槐堂月色,静里苔凝,秋院封烟。
甚意都销尽,只风痕扇影,到眼堪怜。
画中时见,犹想调笔写春妍。
怎托思芝兰。随人转徙,未了因缘。
年年。枉想忆,有几许游尘,茶后镫前。
趁绿窗余沈,便云枝如素,风叶能颠。
岂知撒手成梦,遗迹世争传。
又字罢题糕,孤镫感旧同夜禅。
白话文翻译:
在问槐堂前,月光洒落,静谧的苔藓凝结,秋天的庭院笼罩着烟雾。
那种情意已然消散,只有风在扇影中留下痕迹,令人怜惜。
画中时常见,仍想提笔描绘春的妍丽。
如何寄托对芝兰的思念,随着人们的迁徙,缘分未了。
年复一年,徒然回忆,有多少游尘,在茶后灯前。
趁着绿窗的余晖,云枝如素,风中的叶子随意摇摆。
岂知一旦放手便成了梦,遗留的痕迹被世人争相传颂。
又一次写下题词,孤灯下感受旧时的禅意。
注释:
- 问槐:指问槐堂,一个特定的地点。
- 烟:这里形容秋天的薄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风痕:风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芝兰:象征着高雅的品质和情感,通常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镫:灯,象征夜晚的孤独。
- 遗迹:残留的痕迹,暗示着过去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姚华的作品风格细腻,情感真挚,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忆旧游》是姚华在重阳节写给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过去游玩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静谧的秋夜景象,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旧游》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人们内心的思绪。诗的开头以“问槐堂月色”引入,月光和苔藓的宁静交融,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风痕扇影”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这种细微的感受让人感到深刻而真实。
诗中提到的“画中时见”,不仅表达了艺术的追求,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通过“年年”和“有几许游尘”,诗人感叹时光的无情与生活的浮沉,仿佛在告诫读者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最后的几句通过“孤镫”与“夜禅”的意象,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为深邃的境界,体现了人在面对时间与记忆时的无奈与哲思。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情怀,蕴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思与对未来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槐堂月色:引入一个特定的地点,营造出秋夜的氛围。
- 静里苔凝:描绘宁静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凝重。
- 秋院封烟:秋天的院子笼罩着烟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甚意都销尽:感叹过去的情感已经消散。
- 只风痕扇影,到眼堪怜:风的痕迹与扇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画中时见,犹想调笔写春妍:思念与艺术的结合,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 怎托思芝兰: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年年。枉想忆,有几许游尘,茶后镫前:对过往的回忆与时间的流逝,增加了生活的无常感。
- 趁绿窗余沈,便云枝如素,风叶能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忧伤。
- 岂知撒手成梦,遗迹世争传:面对失去的无奈,感叹人们对过往的追忆。
- 又字罢题糕,孤镫感旧同夜禅:通过孤灯下的沉思,体现出对旧时光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风痕与扇影,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 拟人:通过“风叶能颠”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呈现出工整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夜的静谧描绘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怀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堂:代表着友谊与社交的场所。
- 月色:象征着宁静、思念与孤独。
- 苔凝:象征着静谧与时间的凝固。
- 芝兰:象征着高雅的情感与友谊。
- 孤镫:象征着孤独与对旧时光的感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问槐堂月色”中的“槐堂”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个特定的地点
C. 诗人的名字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芝兰”象征着: A. 友情与高雅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D. 孤独的生活 -
诗中“岂知撒手成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失去的无奈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人生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
- 《秋夕》 by 白居易:表现了秋天的孤寂与内心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忆旧游》 vs 《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强调亲情的深厚与思念。
- 《忆旧游》 vs 《秋夕》:两者都在秋天的背景下展开,前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后者则通过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孤寂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