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

时间: 2025-02-04 16:19:32

隆暑正当三伏,明朝又是双旬。

崧高孕秀降生申。

再捧瑶觞称庆。

督府赞猷英俊,难淹大展经纶。

倚需召入秉洪钧。

上佐万年明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
隆暑正当三伏,明朝又是双旬。
崧高孕秀降生申。再捧瑶觞称庆。
督府赞猷英俊,难淹大展经纶。
倚需召入秉洪钧。上佐万年明圣。

白话文翻译

在酷暑的三伏天里,明天又是一个双旬的日子。高崇的山峦孕育了秀气,迎来了申时的降临。再捧起美酒庆祝。督府赞美英俊的人才,不能让他们的才能被淹没,期待他们能大展宏图。希望能召入朝廷,辅佐明圣之君,助其长久安定。

注释

  • 隆暑:酷暑,指盛夏的高温天气。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在夏季。
  • 双旬:指农历的一个月中有两个十天,即双十天。
  • 崧高:指高山,形容山势雄伟。
  • 瑶觞:美酒,瑶觞即美酒的杯子。
  • 督府:指官府,这里泛指朝廷或地方政府。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才华和能力。

典故解析

  • 崧高孕秀:可能指代中国古代对自然景观的崇尚,崧高的山体象征着高耸入云,孕育出秀丽的事物。
  • 万年明圣:这里的“明圣”可以理解为明智而圣明的君主,常用于古代诗词中对帝王的美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观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盛夏时节,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体现出士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通过描绘盛夏的气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开篇即以“隆暑正当三伏”引出季节的特点,紧接着提到“明朝又是双旬”,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节气的变化,给人一种生动的时空感。

诗中“崧高孕秀降生申”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时辰结合,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接下来的“再捧瑶觞称庆”则转入对生活的享受,诗人通过酒杯的举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而“督府赞猷英俊,难淹大展经纶”则引入了对人才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英才的渴望,表达了希望能有更多有才之士在朝中为国效力的愿望。最后一句“上佐万年明圣”则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能为明圣之君助一臂之力,从而促进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隆暑正当三伏:描绘了三伏天的酷热,给人一种逼近的感觉。
  2. 明朝又是双旬:时间的流逝,预示着未来的到来。
  3. 崧高孕秀降生申:自然界的变化与时辰的交替,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4. 再捧瑶觞称庆:庆祝美好的生活,表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 督府赞猷英俊:对有才之士的赞美,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
  6. 难淹大展经纶:希望有才之士能施展才华,不被埋没。
  7. 倚需召入秉洪钧:渴望能有机会被召入朝廷,展现才华。
  8. 上佐万年明圣:祝愿国君长治久安,国家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瑶觞”比喻美酒,增添了诗的雅致。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庆祝,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隆暑: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季节的交替。
  2. 瑶觞:象征着美好生活和庆祝的氛围。
  3. 英俊:象征着才华与志向,反映出对社会精英的崇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崧高”指的是? a) 低矮的山
    b) 高山
    c) 平原

  2. 填空题:诗中“再捧瑶觞称庆”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享受。

  3. 判断题:诗人希望有才之士能够被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对/错)

答案

  1. b) 高山
  2. 美好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在《静夜思》中,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春江花月夜》则通过水月的意象传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