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江南无贺老》
时间: 2025-01-10 22:4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江南无贺老
作者:张炎 〔宋代〕
江南无贺老,看万壑出清冰。
想柳思周情,长歌短咏,密与传灯。
山川润分秀色,称醉挥健笔剡溪藤。
一语不谈俗事,几人来结吟朋。
堪憎。我发鬅鬙。
频赋曲旧时曾。
但春蚓秋蛩,寒篱晚砌,颇叹非能。
何如种瓜种秫,带一锄归去隐东陵。
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没有贺老,看那山峦万壑中流出的清冰。
想起柳树和周公的情意,长歌短咏,密切地传递着心中的灯火。
山川润泽,分外秀美,醉意挥洒,笔墨在剡溪的藤上流淌。
一句话都不谈世俗的琐事,几人愿意与我结交吟唱的朋友。
真让人讨厌,我的头发已经花白。
常常赋诗,回忆起那些旧时的歌。
然而春天的蚓,秋天的蛩,寒冷的篱笆,晚上的台阶,让我不禁感叹自己无能。
比起这些,何不去种瓜种稻,带着锄头回去隐居在东陵?
在野外啸叫,耳边只有天风,翠微深处听到孙登的歌声。
注释
- 贺老:指贺知章,唐代诗人,因其老成和诗名而广为人知。
- 万壑:形容山峦重叠,深谷纵横。
- 长歌短咏:长短诗歌的吟诵。
- 传灯:比喻传递文化或情感。
- 剡溪:指剡溪,位于今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鬅鬙:形容头发花白或零乱。
- 东陵:指东陵山,隐居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字仲翔,号云溪,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风格清新雅致,常常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作者隐居之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尘世事物的淡漠。诗中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在繁华世事中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张炎的《木兰花慢·江南无贺老》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个人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他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便以“江南无贺老”引入,展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眼前的群山清冰,与内心的情思交织,表现出他对友人及往昔的思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江南的秀美山川,诗中“密与传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共同追求文化的志向。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身,感到对世俗的厌倦,甚至自嘲头发渐白、才华难以再现。最后,他通过“何如种瓜种秫”表达了宁愿回归田园的愿望,体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词中“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则以自然景象作结,留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无贺老”:指在江南没有贺知章这样的人,表达了对老友的怀念。
- “看万壑出清冰”: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清新的冰雪流出,显示出山川的壮美。
- “想柳思周情”:怀念与友人的情谊,柳树象征着柔情。
- “长歌短咏,密与传灯”: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吟唱的乐趣。
- “山川润分秀色”:描绘山川的美丽,诗人陶醉其中。
- “一语不谈俗事”:强调诗人对世俗事物的漠然态度。
- “堪憎。我发鬅鬙”:自嘲年华已逝,头发花白。
- “频赋曲旧时曾”:怀念过去的诗歌。
- “春蚓秋蛩,寒篱晚砌”:描绘田园生活的景象。
- “何如种瓜种秫”: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野啸天风两耳”:自然的声音让人感到清新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情感结合,如“想柳思周情”。
- 对仗:如“春蚓秋蛩”与“寒篱晚砌”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情感,如“野啸天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世俗的厌倦与淡泊名利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
- 万壑:代表着山川的壮丽与深邃。
- 柳:象征着柔情与怀旧。
- 春蚓秋蛩:体现了田园生活的真实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江南无贺老”意指什么? A. 江南没有美丽的景色
B. 江南没有像贺知章一样的朋友
C. 江南没有诗歌
D. 江南没有山川 -
填空题:诗中提到“频赋曲旧时曾”,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怀念。
-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 B
- 过去的诗歌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炎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和情感的细腻描绘,然而李清照的词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离别之苦,而张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美的描绘与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