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时间: 2025-02-04 16:36:30

凉生见砚窗未糊,秋风射入如相呼。

床头吴钩作龙吼,便欲乘此捣穹庐。

丈夫诗胆如斗大,摩挲笑与歌楚些。

生平柔肠作铁坚,挑尽寒灯拥襟坐。

撞钟打鼓天欲明,鸦未知晓鸡先惊。

夜来有雨不须问,听取窗前蕉叶声。

老僧惯间定较可,山色朦胧半烟销,玉簪委地怕禁持,消息雨中弹指过。

前回十日得一晴,远山松桧如泼青。

痴云冉冉自辟易,半江滚滚金龙生。

桂花毕竟终燥薄。

强出婵娟懒梳掠。

正缘久不见去生,事半苏中扫萧索。

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

转头泼墨天地黑,依然雨脚如丝垂。

山翁岂识神龙志,特地霖淫阻游意。

不知金鸭香篆长,拥鼻犹可看文戏。

重重叠叠添青苍,谁谓浓翠绕丛篁。

草木过湿有香意,衣笼笃褥篝龙汤。

峭岩万丈苔斑驳,日固甚佳雨不恶。

晴明晦冥俱可观,刍拳有时荐藜藿。

爱山之痴如爱诗,或日或雨皆足奇。

君不见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生见砚窗未糊,秋风射入如相呼。
床头吴钩作龙吼,便欲乘此捣穹庐。
丈夫诗胆如斗大,摩挲笑与歌楚些。
生平柔肠作铁坚,挑尽寒灯拥襟坐。
撞钟打鼓天欲明,鸦未知晓鸡先惊。
夜来有雨不须问,听取窗前蕉叶声。
老僧惯间定较可,山色朦胧半烟销,
玉簪委地怕禁持,消息雨中弹指过。
前回十日得一晴,远山松桧如泼青。
痴云冉冉自辟易,半江滚滚金龙生。
桂花毕竟终燥薄,强出婵娟懒梳掠。
正缘久不见去生,事半苏中扫萧索。
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
转头泼墨天地黑,依然雨脚如丝垂。
山翁岂识神龙志,特地霖淫阻游意。
不知金鸭香篆长,拥鼻犹可看文戏。
重重叠叠添青苍,谁谓浓翠绕丛篁。
草木过湿有香意,衣笼笃褥篝龙汤。
峭岩万丈苔斑驳,日固甚佳雨不恶。
晴明晦冥俱可观,刍拳有时荐藜藿。
爱山之痴如爱诗,或日或雨皆足奇。
君不见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文翻译:

凉爽的秋天,看到砚窗还未被糊上,秋风吹入窗内,仿佛在呼唤我。
床头的吴钩剑发出如龙吼的声音,我想乘着它去捣毁穹庐。
一个有抱负的男子,诗胆像斗一样大,轻抚吟唱,笑着和楚地的人歌唱。
我一生的柔情像铁一样坚韧,挑尽寒灯,默默坐在衣襟中。
撞钟打鼓,天将破晓,乌鸦尚未意识到,公鸡已先打鸣。
夜里下雨不必询问,只需倾听窗前蕉叶的声音。
老僧惯于安静,山色朦胧,烟雾渐渐消散,
玉簪掉在地上,怕被禁止捡起,消息在雨中弹指而过。
前次十天终于晴天,远山的松树和桧树如泼墨一般青翠。
痴云缓缓自散,半江水滔滔,仿佛金龙在奔腾。
桂花终究开得稀薄,勉强出门的婵娟懒得梳妆。
正因久未见面,心中事物半是苏中扫荡的萧索。
人们说快乐时光难得,世间的乐事总伴随着悲伤。
回头一泼墨,天地仿佛都黑了,雨脚依旧如丝般细垂。
山翁怎么会懂得神龙的志向,专门的细雨阻挡了游兴。
不知金鸭香篆何时长存,捂鼻仍可看文人戏。
重重叠叠的青色又添了几分,谁说浓翠环绕着竹丛就不好。
草木过于湿润却仍有香气,衣服包裹着厚重的褥子,围着篝火。
峭壁如万丈,高低不平,阳光晴好,雨水也不算恶劣。
晴天和阴天都值得观赏,偶尔用草拳荐引藜藿。
爱山之痴就像爱诗,无论是日子还是雨天,皆足为奇。
你难道没见过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是美丽的。

注释:

  • 吴钩: 古代一种剑,形状如钩,常用于比喻文人笔锋锐利。
  • 穹庐: 指天幕和房屋,常用来形容大自然。
  • 摩挲: 轻轻抚摸。
  • 刍拳: 形容一种食物,可能是一种草本植物。
  • 桂花: 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亦指一种香气扑鼻的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梦阮,号山人,北宋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抒情的细腻,也有豪放的气魄。更注重画面感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面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通过秋风、砚窗等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晰的画面感,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与光影变幻。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情与追求,尤其是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丈夫诗胆如斗大”,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文人气概的赞美,也反映出他对友人的敬重与仰慕。接下来,诗人通过夜雨的描写,深化了情感,夜雨的声音令人感到宁静和思考的空间。随后,诗人提到的“晴明晦冥俱可观”,表明了他对生活中各种状态的接纳,晴天和雨天各有其美,正如人生的起伏,总是值得去体验。

整首诗的基调在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带有一种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值得珍惜与回味。最后以西湖的比喻作结,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的和谐统一,使整首诗在意境上升华,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生见砚窗未糊: 描述了秋天的凉意,砚窗未糊反映出诗人正处于思考之中。
  • 秋风射入如相呼: 秋风吹入,似乎在召唤诗人,表达了自然的亲近感。
  • 床头吴钩作龙吼: 吴钩的叫声如龙吼,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渴望。
  • 丈夫诗胆如斗大: 形容诗人的雄心壮志,无畏无惧地追求文学。
  • 撞钟打鼓天欲明: 天将破晓,描绘了夜晚与黎明交替的宁静。
  • 夜来有雨不须问: 雨声如歌,表达了一种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吴钩作龙吼”将剑的声音比作龙吼,增强了气势。
  • 拟人: “秋风射入如相呼”将秋风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人生中的乐与悲,呼应了自然的变化。诗人认为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皆有其独特的美,正如生活中的各种体验都值得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 代表着季节的变迁,象征着思考与宁静。
  • 吴钩: 体现出文人的气概与志向。
  • 蕉叶声: 代表宁静的夜晚,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 桂花: 代表美好与香气,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确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剑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诗词形式
    答案: A

  2. 诗人在夜晚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A. 鸟叫
    B. 雨声
    C. 风声
    答案: B

  3. 诗人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 A. 快乐更重要
    B. 悲伤更重要
    C. 两者皆值得珍惜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同样描绘自然景色的王维《鹿柴》,在意境上更加偏重于宁静和距离感,而刘过的诗则充满了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过诗文研究》

相关诗句

凉生见砚窗未糊,秋风射入如相呼。下一句是什么

床头吴钩作龙吼,便欲乘此捣穹庐。上一句是什么

床头吴钩作龙吼,便欲乘此捣穹庐。下一句是什么

丈夫诗胆如斗大,摩挲笑与歌楚些。上一句是什么

丈夫诗胆如斗大,摩挲笑与歌楚些。下一句是什么

生平柔肠作铁坚,挑尽寒灯拥襟坐。上一句是什么

生平柔肠作铁坚,挑尽寒灯拥襟坐。下一句是什么

撞钟打鼓天欲明,鸦未知晓鸡先惊。上一句是什么

撞钟打鼓天欲明,鸦未知晓鸡先惊。下一句是什么

夜来有雨不须问,听取窗前蕉叶声。上一句是什么

夜来有雨不须问,听取窗前蕉叶声。下一句是什么

老僧惯间定较可,山色朦胧半烟销,上一句是什么

老僧惯间定较可,山色朦胧半烟销,下一句是什么

玉簪委地怕禁持,消息雨中弹指过。上一句是什么

玉簪委地怕禁持,消息雨中弹指过。下一句是什么

前回十日得一晴,远山松桧如泼青。上一句是什么

前回十日得一晴,远山松桧如泼青。下一句是什么

痴云冉冉自辟易,半江滚滚金龙生。上一句是什么

凉生见砚窗未糊,下一句是什么

秋风射入如相呼。上一句是什么

秋风射入如相呼。下一句是什么

床头吴钩作龙吼,上一句是什么

床头吴钩作龙吼,下一句是什么

便欲乘此捣穹庐。上一句是什么

便欲乘此捣穹庐。下一句是什么

丈夫诗胆如斗大,上一句是什么

丈夫诗胆如斗大,下一句是什么

摩挲笑与歌楚些。上一句是什么

摩挲笑与歌楚些。下一句是什么

生平柔肠作铁坚,上一句是什么

生平柔肠作铁坚,下一句是什么

挑尽寒灯拥襟坐。上一句是什么

挑尽寒灯拥襟坐。下一句是什么

撞钟打鼓天欲明,上一句是什么

撞钟打鼓天欲明,下一句是什么

鸦未知晓鸡先惊。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