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驺布路歆,瘦马解鞍回。
雨阕虫声乐,秋深菊意催。
图书纷自适,僚友邈谁陪。
何以销寒夜,残醪不满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九月五日的夜晚,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孤独的情感。路旁的马匹在闲散地走动,瘦弱的马儿解下了鞍具,似乎在放松。雨停了,虫鸣声在夜里显得格外悦耳,深秋时节,菊花的气息愈发浓烈。诗人一边翻阅书籍,享受着自由的时光,但周围的朋友却远在天边,无法陪伴。面对寒冷的夜晚,诗人感到孤寂,手中的酒杯也只有残留的酒,难以消解心中的寂寞。
注释:
- 驺:马的叫声。
- 瘦马:指身材瘦弱的马,表现出一种闲散。
- 雨阕:雨停的地方,指雨已经停了。
- 虫声乐:虫鸣声使人感到愉悦。
- 菊意:菊花的气息,秋天的象征。
- 图书:书籍,此处指诗人闲暇时的读书。
- 僚友:同伴、朋友。
- 残醪:残余的酒,未满的酒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史书之一。司马光提倡儒学,崇尚理学,推崇道德与仁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初五的夜晚,正值深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自身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孤独的情怀,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了深秋的特征,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开头“群驺布路歆”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闲适,马儿散步在路旁,带来一种随意和放松的氛围。接着“雨阕虫声乐”,虫鸣声的悦耳与雨水的停歇形成鲜明对比,带来一丝生机与活力。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惬意。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逐渐显露。“僚友邈谁陪”,在享受书卷之乐的同时,诗人却感到身边无人可共,友人的缺席让他感到无比孤单。最后一句“何以销寒夜”,更是将这种孤独推向高潮,只有残酒相伴,难以驱散寒夜的寂寞。这一切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驺布路歆:多匹马在路旁悠然行走,展现出自然的宁静。
- 瘦马解鞍回:瘦马解下鞍具,暗示放松的状态,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秋日情景。
- 雨阕虫声乐:雨已停,虫鸣悦耳,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美好。
- 秋深菊意催:秋天深了,菊花的气息愈发浓烈,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图书纷自适:阅读书籍,享受个人的时光。
- 僚友邈谁陪:朋友远在天边,感到孤独。
- 何以销寒夜:面对寒冷的夜晚,内心寂寞。
- 残醪不满杯:酒杯中只剩残酒,难以驱散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的状态与人类的闲适相比较,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虫鸣被赋予乐趣,突出秋夜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交织,强调了孤独感与对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自由与闲适。
- 虫: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菊:秋天的象征,蕴含着孤独与高洁的品质。
- 酒:象征友谊与欢聚,但此处表现为孤独的陪伴。
文化内涵:
马与虫的意象引发对自然的思考,而菊则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花卉,象征着高洁与孤独。整体上,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自然美感,更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瘦马解鞍回”所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A. 轻松自在
B. 紧张焦虑
C. 无聊烦躁
答案: A -
“何以销寒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
C. 满足
答案: B -
诗中哪种自然声音使诗人感到乐趣? A. 雨声
B. 鸟鸣
C. 虫声
答案: C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上述的解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次韵和邻几九月五夜直》这首诗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