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沙泉
作者: 李銮宣〔清代〕
漫漫穷发路,何地种松杉。
戈壁天无暑,沙泉水亦咸。
坡回萧寺出,山远夕阳衔。
诗梦从头续,清风拂枕函。
白话文翻译:
整条路漫长而苦涩,哪里能找到种植松树和杉树的地方呢?
戈壁滩上热浪蒸腾,沙泉的水却是咸的。
坡道蜿蜒,萧寺在远处显现,山峦遥远,夕阳正逐渐沉下。
我的诗梦从新开始,清风轻拂着我的枕边的书函。
注释:
- 漫漫:形容路途漫长。
- 穷发路:指艰难困苦的道路。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 戈壁:指干旱、荒凉的沙漠地区。
- 咸:水的味道,通常沙泉的水因矿物质而呈咸味。
- 坡回萧寺出:坡道弯曲,萧寺显现出来。
- 夕阳衔:指夕阳与山峦相接的景象。
- 诗梦:对诗歌创作的向往和追求。
- 清风拂枕函:指清风轻轻吹拂着书信或诗稿的容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銮宣,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旅行或游历戈壁地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诗歌鉴赏:
《沙泉》是一首充满旅行情趣的诗,描绘了作者在戈壁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漫漫穷发路,何地种松杉”,通过漫长的旅途和对松树杉树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接着,诗人转入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戈壁的炎热与沙泉的咸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旅行的艰辛与孤独。第三联“坡回萧寺出,山远夕阳衔”则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夕阳下的宁静与思索。最后一句“诗梦从头续,清风拂枕函”,将诗人的创作欲望与自然的清新结合起来,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漫穷发路”:描绘漫长的旅途,暗示艰难。
- “何地种松杉”:表达对生存环境的渴望和理想。
- “戈壁天无暑”:戈壁滩的环境特征,强调炽热的气候。
- “沙泉水亦咸”:沙泉的咸水象征荒凉与无奈。
- “坡回萧寺出”:描绘出坡道的曲折与寺庙的宁静。
- “山远夕阳衔”:展现自然的美丽与沉静的夕阳。
- “诗梦从头续”:对创作的期盼与渴望。
- “清风拂枕函”:自然的清新与诗意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诗梦”比喻对创作的追求。
- 对仗:如“坡回萧寺出,山远夕阳衔”,对称工整。
- 意象:如“清风”和“夕阳”,营造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出诗人对创作的执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沙泉:象征生命的艰难与渴望,水的咸味暗示困境。
- 松杉:象征坚韧与生命力,代表理想与希望。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慨。
- 清风:象征自由与灵感的来源,带来创作的机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沙泉”的水是(咸/甜)?
- 诗人希望在何处种植松杉?(戈壁/山坡)
- “坡回萧寺出”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寺庙/草原)
答案:
- 咸
- 山坡
- 寺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銮宣的《沙泉》更加注重旅行中的困惑与思索,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李銮宣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是对自然的理想化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銮宣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