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韩九
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
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
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贤。
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别的惆怅心情。在分离的日子里,作者站在分岔的路口徘徊,归来的人只能望着那孤独的树,骑马伴随在秋蝉的鸣叫声中。诗人常与天下的士人交往,愿意把兄弟的情谊许给你。良好的时光正好可以利用,快去吧,不要虚度光阴。
注释:
- 惆怅:感到忧伤和不快。
- 裴回:徘徊,转身。
- 归人:指即将返回的人。
- 独树:孤零零的一棵树,象征孤独。
- 匹马:一个人骑着马。
- 秋蝉:秋天的蝉鸣,常用来渲染季节的变化和离别的情绪。
- 天下士:指各地的士人,泛指有志之士。
- 良时:美好的时光。
- 徒然:白白地,空耗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65年。他是“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之一,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战争、边塞生活以及离别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适送别友人韩九之际,反映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有关。
诗歌鉴赏:
《送韩九》是高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充满了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望。开头两句“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就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感伤的氛围,分离的时刻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徘徊在分岔路口既是对未来的分不清楚,也是对过去的留恋。接着提到“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通过孤树和秋蝉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孤独感和时间流逝的无情。
后两句“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贤。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诗人在告别之际,虽然心中有着不舍,但他希望朋友能够好好把握时光,别虚度光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时光的珍贵,既有感伤也有激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惆怅别离日:离别的日子让人感到忧伤。
- 裴回歧路前:在分岔的路口徘徊不前。
- 归人望独树:归来的行人只能远望那孤单的树。
- 匹马随秋蝉:骑马伴随着秋天的蝉鸣,显得孤独。
- 常与天下士:我常与各地的士人交往。
- 许君兄弟贤:愿把兄弟之情许给你。
- 良时正可用:美好的时光正值得好好利用。
- 行矣莫徒然:快去吧,别白白浪费时间。
-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和意象,孤树与秋蝉象征着孤独与时光流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友人的关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惆怅,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与鼓励,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孤树:象征孤独,表达人在离别时的情感。
- 秋蝉:传递出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无情。
- 匹马:体现出独自一人的孤寂,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惆怅别离日”中的“惆怅”是什么意思? A. 快乐
B. 忧伤
C. 惊讶
D. 愤怒 -
诗人希望友人如何利用时间? A. 虚度光阴
B. 好好把握
C. 追求名利
D. 逃避现实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高适的《送韩九》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体现了送别情感,但高适更强调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期望,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阔的景象与人生的哲理,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高适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