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 春城望纸鸢》

时间: 2025-01-11 10:58:44

夹衣初飏。

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

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

将扶乍低旋漾。

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

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梅 春城望纸鸢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夹衣初飏。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
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
将扶乍低旋漾。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
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

白话文翻译

初春的衣衫轻盈飘扬,梅花的花瓣渐渐要坠落,桃花的脸庞堆满了红色。
鸭头的波纹浸入春云,晴朗的日子让纸鸢在天空中自由放飞。
一队队儿童在绿杨掩映的街巷中欢声笑语,
他们正借着残余的线,趁着新晴的好天气尽情游玩。
他们扶着低飞的纸鸢,轻轻旋转,
把溪边的烟雾搅动,晴空中响起扑通的声音。
漫游到青色和粉色的墙壁西边,
引得远处的翠袂轻轻倚靠,红色闺房静静凝望。
急促的美景难以停留,夜幕刚刚降临,灯光初上。
看到火蛾在灯下飞舞,仿佛飞下雪梨树十丈之外。

注释

  • 夹衣:轻薄的衣服,适合春天的气候。
  • :飘动,飘扬。
  • 渐梅须坠粉:梅花的花瓣逐渐要落下。
  • 鸭头波:水面上波纹如鸭头般涌动。
  • 纸鸢:纸制的风筝,春天放风筝的活动。
  • 队队儿童:一群群的孩子们。
  • 恣情游赏:尽情地游玩和欣赏美景。
  • 翠袂:绿色的衣裳,常用以形容女子的衣服。
  • 急景难淹:美好的景致难以长久停留。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现出的春日游玩的情景和对儿童纯真欢笑的描绘,体现了汉文化中对春天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蘼芜,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放风筝的季节,诗人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绘春日游玩的快乐场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儿童天真无邪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望梅 春城望纸鸢》是陈维崧的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和儿童的欢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在初春的轻衣中感受到温暖,梅花和桃花的娇艳使人心醉。鸭头波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春水的活泼与生动,纸鸢在天空中翱翔,象征着自由与快乐。

在儿童的欢笑声中,诗人不仅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也传达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的怀念。诗中“趁取新晴,恣情游赏”的句子,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春日的美好与欢愉。随着夜幕的降临,诗人又用“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的意象,勾画出了一幅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此刻交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儿童的天真,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衣初飏:开篇点明季节,轻薄的衣服随风飘扬,传递出初春的气息。
  • 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梅花逐渐凋零,桃花绽放,描绘春天的变迁。
  • 鸭头波倒浸春云:水波荡漾,反射出春天的云彩,生动形象。
  • 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晴朗的日子里,孩子们放纸鸢,表现出春日的欢乐。
  •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儿童的欢声笑语在绿柳掩映的小巷中回荡。
  •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孩子们在新晴的日子里尽情游玩,表现出无忧无虑的快乐。
  • 将扶乍低旋漾:纸鸢低飞,轻轻旋转,描绘出轻松愉悦的场景。
  • 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溪水的烟雾被打破,空中响起纸鸢的声音,生动而活泼。
  •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描绘纸鸢飞掠过墙壁,引得远处女子静静凝望。
  •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美好的景色难以长久,夜幕降临,灯火初上,增添了几分温馨。
  • 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夜晚火蛾飞舞,仿佛在描绘生活的美好细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鸭头波”形象生动,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溪烟搅碎”,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欢声笑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诗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达出一种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桃花:代表繁华与生机。
  • 纸鸢:象征自由与快乐。
  • 儿童:代表纯真与欢乐。
  • 溪烟:体现春天的清新与自然的灵动。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鸭头波倒浸春云”中的“鸭头波”指的是什么?
    A. 鸭子
    B. 水波
    C. 云彩
    D. 风筝

  2. 诗人是如何描绘儿童在春天游玩的场景的?
    A. 孩子们在河边玩水
    B. 孩子们在树下休息
    C. 孩子们在放风筝
    D. 孩子们在追逐蝴蝶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火蛾”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昆虫
    B. 春天的花
    C. 风筝
    D. 童年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望梅 春城望纸鸢》均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春望》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陈维崧的诗则偏向于对生活的享受与儿童的快乐,彰显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解析》

相关诗句

夹衣初飏。下一句是什么

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上一句是什么

渐梅须坠粉,桃腮堆绛。下一句是什么

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上一句是什么

鸭头波、倒浸春云,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下一句是什么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上一句是什么

队队儿童,竞喧笑、绿杨门巷。下一句是什么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上一句是什么

正偷将残线,趁取新晴,恣情游赏。下一句是什么

将扶乍低旋漾。上一句是什么

将扶乍低旋漾。下一句是什么

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上一句是什么

把溪烟搅碎,晴空扑响。下一句是什么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上一句是什么

漫掠他、青粉墙西,惹翠袂遥凭,红闺凝望。下一句是什么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上一句是什么

急景难淹,又天半、夜灯初上。下一句是什么

见火蛾旋绕,飞下雪梨十丈。上一句是什么

夹衣初飏。下一句是什么

渐梅须坠粉,上一句是什么

渐梅须坠粉,下一句是什么

桃腮堆绛。上一句是什么

桃腮堆绛。下一句是什么

鸭头波、倒浸春云,上一句是什么

鸭头波、倒浸春云,下一句是什么

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上一句是什么

风日美、一天纸鸢都放。下一句是什么

队队儿童,上一句是什么

队队儿童,下一句是什么

竞喧笑、绿杨门巷。上一句是什么

竞喧笑、绿杨门巷。下一句是什么

正偷将残线,上一句是什么

正偷将残线,下一句是什么

趁取新晴,上一句是什么

趁取新晴,下一句是什么

恣情游赏。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