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三更月》

时间: 2025-01-11 08:40:39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意思解释

子夜歌·三更月

作者: 贺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白话文翻译:

在三更时分,月光正好洒在庭院里的梨花上,像雪一样洁白。
这梨花的雪,令人感到无比凄凉,像杜鹃鸟在啼叫时流出的鲜血。
王孙(指心上人)你在哪里,音信全无,
在柔桑树旁的乡陌上,默默地与我道别。
默默道别,山坡上的流水,仿佛在替我哭泣。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更月:午夜时分的月亮,指夜深人静之时。
  • 中庭:指院子中央。
  • 梨花雪:形容梨花的洁白,像雪一样。
  • 杜鹃啼血:杜鹃鸟啼叫时,声调悲切,令人联想到悲伤。
  • 王孙:指心上人或意中人。
  • 吞声别:默默地告别,压抑住自己的情感。
  • 陇头流水:山坡上的流水,象征流逝的时光和情感。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常用来表达思念与悲伤。《诗经》中有提及杜鹃的悲鸣,寓意情感的深沉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字孟阳,号秋水,宋代词人,因其词风清丽脱俗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子夜歌·三更月》创作于贺铸经历人生波折、情感纠葛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失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无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思考。

诗歌鉴赏:

贺铸的这首《子夜歌·三更月》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诗的开头描绘了夜深人静时分,皎洁的月光洒在梨花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这种美丽却与凄凉相伴。梨花的洁白与杜鹃的啼鸣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美好与纯洁,后者则传达出无尽的悲切与思念。这里的“啼血”不仅仅是声音的悲凉,更是心灵深处的痛楚。

接下来的“王孙何许音尘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吞声别”这一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告别时的无奈与沉重,仿佛连声音都被压抑了。最后“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结合,流水的声音仿佛在为诗人的离愁别绪哭泣。这种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愁而又不失优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 描绘夜深时分,月光照耀在梨花上,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 梨花的洁白与悲伤的杜鹃鸣叫形成对比,暗示内心的痛苦。
  3.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 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忧虑,暗示音信全无,心中满是无奈。
  4.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 默默告别,流水的声音似乎在替自己哭泣,情感至深。

修辞手法:

  • 比喻:梨花被比作雪,强调其洁白无瑕。
  • 拟人:流水被赋予情感,替人哭泣,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梨花和流水,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与难以言表的离愁,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感悟,反映出一种孤独而优雅的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来表现情感的寄托。
  • 梨花:象征纯洁、美好,然而在诗中也带有一丝凄凉。
  • 杜鹃:象征离别与哀伤,其啼叫常与思念相连。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动,承载着诗人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更月”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下午
    • B. 凌晨
    • C. 凌晨
    • D. 晚上
  2. “梨花雪”中的“雪”用来比喻什么?

    • A. 纯洁
    • B. 丑陋
    • C. 悲伤
    • D. 温暖
  3. “王孙何许音尘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失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子夜歌·三更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但贺铸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通过个人的感受与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表达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