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0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 黄机 〔宋代〕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
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
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
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于菟缚。
单于命,春冰薄。
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
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鋋射月明霜锷。
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的紧张局势。万灶貔貅,意指万众齐心,直欲扫清关洛。长淮之路上,夜晚的亭子里警报声响起,天晓时营中号角吹响。将军心中思念着饮马的壮阔场面,黄头的小奴仆被鹤声惊醒。想必中原的父老早已心知肚明,形势与往日已大不同。狂鲵被剪,野兔被缚,单于之命如春天的冰雪般薄弱。百姓人人自发勇敢,勇敢地挺身而出。旗帜迎风飞舞,戈矛在明月和霜光中闪烁。希望不要让榆柳遮住门口的秋天,悲伤的落叶随风飘落。
注释:
- 万灶貔貅:指众人齐心合力,象征团结。
- 长淮路:长淮河沿线的道路,象征边关。
- 绿鬓将军:形容将军的英俊形象。
- 黄头奴子:指年轻的侍从,可能是特指某种身份。
- 中原父老:指中原地区的百姓。
- 狂鲵:特指凶猛的鱼类,比喻敌人。
- 翘关还槊:勇敢地守卫边关。
- 榆柳:象征着秋天的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机,生活在宋代,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作品常涉及边防、战争和人民生活,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乱时期,诗人借古代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心。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地的危险与人民的勇敢。开篇的“万灶貔貅”,表达了团结的力量,紧接着对夜晚哨所的描写,营造出紧张的氛围。长淮路的警报声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迫近,而将军的饮马之思则流露出对英雄豪情的渴望。诗中提到的“中原父老”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广大人民的关心,反映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后半部分的“狂鲵剪,于菟缚”则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敌人的脆弱和百姓的勇敢。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悲观,也有对未来的希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众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灶貔貅:象征团结,表现出对国家的期望。
- 长淮路夜亭警燧:描绘边关的紧张,暗示敌人逼近。
- 绿鬓将军思饮马:将军的豪情,思念战斗的景象。
- 黄头奴子惊闻鹤:侍从的惊醒,反映了紧张的局势。
- 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百姓对国家局势的意识,暗含忧虑。
- 狂鲵剪,于菟缚:敌人的弱小,表现出民众勇敢。
- 政人人自勇:强调民众的勇气。
- 旗帜倚风飞电影:象征荣耀和希望。
- 且莫令榆柳塞门秋: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希望不要被悲伤所笼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人比作狂鲵,表现其凶猛。
- 对仗:如“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同时展现了人民的勇敢与团结,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意象分析:
- 貔貅:象征力量与勇气。
- 长淮:暗示边境的危险。
- 鹤:象征自由与希望。
- 榆柳:象征秋天的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万灶貔貅”意指什么? A. 团结力量
B. 战斗精神
C. 自由奔放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黄头奴子”指的是? A. 年轻侍从
B. 敌军
C. 中原父老
答案:A -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爱国
C. 自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出塞》与《满江红 其二》均表现了对战争的感慨,但《出塞》更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满江红 其二》则强调民众的团结与勇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