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知滁州军州事因题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25:20

晓直银台作侍臣,暮为郎吏入埃尘。

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

不称禁中批紫诏,犹教淮上拥朱轮。

时清郡小应多暇,感泪君恩养病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诏知滁州军州事因题二首 王禹偁 〔宋代〕

晓直银台作侍臣,暮为郎吏入埃尘。 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 不称禁中批紫诏,犹教淮上拥朱轮。 时清郡小应多暇,感泪君恩养病身。

白话文翻译:

清晨还在银台作为侍臣,傍晚就成了郎吏进入尘埃。 一生大致如同春梦一场,三次被贬又何妨学古人。 不配在禁中批阅紫色诏书,却教导淮上人拥护朱轮。 时局清明郡县小应多闲暇,感激君恩养我这病弱的身躯。

注释:

  • 晓直银台:指清晨在宫廷中担任侍臣。
  • 暮为郎吏:傍晚成为地方官员。
  • 埃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春梦:比喻人生短暂且虚幻。
  • 三黜:三次被贬官。
  • 禁中批紫诏:在宫中批阅重要的诏书。
  • 淮上拥朱轮:指在淮河流域担任官职。
  • 时清郡小:时局清明,郡县事务相对简单。
  • 感泪君恩:感激皇帝的恩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作于他被贬为滁州军州事时,表达了他对仕途起伏的感慨和对君恩的感激。

创作背景: 王禹偁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君恩的感激。在滁州任职期间,他感受到了时局的清明和郡县事务的相对简单,因此有感而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清晨在宫廷的荣耀和傍晚在地方的尘埃,表达了作者对仕途起伏的深刻感慨。诗中“一生大抵如春梦”一句,用春梦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而“三黜何妨似古人”则显示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和对个人遭遇的豁达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君恩的感激,即使在病弱之中,也感受到了君恩的温暖。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直银台作侍臣,暮为郎吏入埃尘。” 这两句通过时间上的对比,展现了作者从宫廷到地方的转变,埃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
  2. “一生大抵如春梦,三黜何妨似古人。” 用春梦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三黜则显示了作者多次被贬的经历,但作者以古人为榜样,表现出豁达的态度。
  3. “不称禁中批紫诏,犹教淮上拥朱轮。” 不称禁中批紫诏表明作者不再担任重要职务,但仍在淮河流域教导人们拥护朱轮,即担任官职。
  4. “时清郡小应多暇,感泪君恩养病身。” 时局清明,郡县事务相对简单,作者有更多闲暇时间,感激君恩养他这病弱的身躯。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清晨和傍晚的对比,展现了作者从宫廷到地方的转变。
  • 比喻:用春梦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 典故:引用古人作为榜样,显示了作者的豁达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仕途起伏的感慨和对君恩的感激。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遭遇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春梦: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 埃尘:象征世俗的纷扰。
  • 紫诏:象征重要的诏书。
  • 朱轮:象征官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生大抵如春梦”中的“春梦”比喻什么? A. 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B. 春天的美景 C. 梦境中的事物 答案:A

  2. 诗中“三黜何妨似古人”中的“三黜”指的是什么? A. 三次被贬官 B. 三次升官 C. 三次考试 答案:A

  3. 诗中“不称禁中批紫诏”中的“紫诏”象征什么? A. 重要的诏书 B. 紫色的布料 C. 紫色的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诗词对比:

  • 与王禹偁同时代的诗人如欧阳修、苏轼的诗作对比,可以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学风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