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二 竹》

时间: 2025-01-10 19:30:34

曲径扶疏栖凤羽。

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

历乱湘妃罗袜步。

斑斑泪点浑难睹。

拂袖檀栾低映户。

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

仙人坛石遥相顾。

琅玕粉拂红妆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径扶疏栖凤羽。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历乱湘妃罗袜步。斑斑泪点浑难睹。拂袖檀栾低映户。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仙人坛石遥相顾。琅玕粉拂红妆妇。

白话文翻译:

在曲折的小路上,绿树成荫,仿佛栖息着凤凰的羽毛。我细细数着花阶,冷露聚集在桃枝上。湘妃的罗袜在纷乱的步伐中,泪点斑斑,令人难以看清。轻拂衣袖,檀香和栾树的影子低低映入户内。绿荫如茵,繁茂的树枝宛如乐器。远处的仙人坛石互相凝视,犹如粉妆的女子轻轻拂动着红妆。

注释: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扶疏:指树木茂盛,枝叶繁茂。
  • 凤羽:凤凰的羽毛,象征美丽和高贵。
  • 湘妃:传说中的湘妃竹,象征悲伤与失落。
  • 罗袜:细致的袜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斑斑泪点:形容泪水滴落,留下的痕迹。
  • 檀栾:檀木和栾树,象征香气和美丽。
  • 仙人坛:古代祭祀的地方。
  • 琅玕:美玉,象征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宜修,明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观和人际情感的高度关注。诗中通过描绘竹林、花阶等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沈宜修的《蝶恋花 其二 竹》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全诗通过描绘曲径、花阶、桃枝等画面,展示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开头的“曲径扶疏栖凤羽”便以生动的意象引入,传达了那种恬静而美丽的环境。接着,诗人细腻地描写了桃枝上的冷露,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历乱湘妃罗袜步”一句,暗含了女性的柔情与脆弱,湘妃的象征更是增加了哀愁的气氛。接下来的“斑斑泪点浑难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泪水的痕迹让人难以忽视,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凄美的故事。

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诗人运用了“拂袖檀栾低映户”这样的细节,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仿佛可以听到竹林中微风拂过时的轻声细语。最后的“仙人坛石遥相顾”和“琅玕粉拂红妆妇”,则更是将诗歌的主题引向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优雅的语言中,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与敬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曲径扶疏栖凤羽”:描绘了小路的曲折与树林的茂密,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通过细致的观察,传递出一种孤独感。
    • “历乱湘妃罗袜步”:提及湘妃,暗示着悲伤的情感。
    • “斑斑泪点浑难睹”:泪水的痕迹,象征着情感的波动。
    • “拂袖檀栾低映户”: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形象地描绘了繁茂的树木,增强了诗的意境。
    • “仙人坛石遥相顾”: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 “琅玕粉拂红妆妇”:以美丽的女子作为结尾,留下美好的想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曲径扶疏栖凤羽”,用“凤羽”比喻自然之美。
    • 拟人:如“泪点斑斑”,赋予泪水以情感。
    • 对仗:如“檀栾低映户,绿荫葳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孤独的感叹。

意象分析:

  • 曲径:象征人生的曲折与复杂。
  • 桃枝:代表柔弱与爱情。
  • 湘妃:象征悲伤与思念。
  • 泪点:情感的象征,传递出伤感。
  • 绿荫: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妃”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传说中的女子 C. 一种树木

  2. “曲径扶疏栖凤羽”中的“凤羽”象征: A. 悲伤 B. 美丽和高贵 C. 宁静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沈宜修的《蝶恋花 其二 竹》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沈宜修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