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 咏绣鞋》
时间: 2024-09-19 20:5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凤钩 咏绣鞋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昨宵绣,幕曾近。
怪花底湘帘初褪。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掌上看来越韵。
莲踪一捻莲痕印,
向洛浦香尘微衬。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稳称凌波身分。
白话文翻译:
昨晚刚绣好的鞋子,靠近窗帘的地方,
那花儿的影子下,湘帘刚刚褪去。
鞋子纤细如钩月,柔软似削玉,
在手掌上看去更显韵味。
轻轻一捻,留下一点莲的印记,
在洛浦的香尘中微微映衬。
一双双彩色的小雀,盈盈的罗袜,
稳稳地衬托着她的身姿如凌波仙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幕:窗帘。
- 湘帘:形容窗帘的美丽,湘水流域的风景。
- 纤如钩月:形容鞋子纤细如钩子一样的月亮。
- 掌上看来越韵:手掌上看上去更显得有韵律感。
- 莲踪:指莲花的踪迹。
- 香尘:香气和尘埃的结合,形容环境的雅致。
- 双双綵雀:指色彩斑斓的小鸟,形容鞋子或袜子美丽。
典故解析:
- 洛浦:指洛水,古代传说中的美丽水域,常成为诗词意象的源头。
- 凌波:出自《红楼梦》中描写女子轻盈步态的形容,象征女子的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文风清新,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尤其在描写女子、服饰方面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金凤钩 咏绣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繁华,文人雅士对生活品质和细节的追求愈发显著。诗中描绘的绣鞋不仅是物品,更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诗歌鉴赏:
《金凤钩 咏绣鞋》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品味。整首诗通过绣鞋这一日常物品,引发对女性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对女性美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作者将绣鞋与窗帘的近距离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场景,仿佛正值夜晚,轻柔的灯光透过窗帘,映照出鞋子的美丽。接着,通过“纤如钩月,柔如削玉”的比喻,展现了绣鞋的精致与华美,赋予其生命与灵动,使得鞋子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的象征。
“莲踪一捻莲痕印”一句,生动描绘出鞋子与自然的和谐,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暗示着女性的气质与内涵。最后,双双彩雀和盈盈罗袜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优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轻盈而灵动的美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宵绣,幕曾近。
昨晚绣好的鞋子靠近窗帘,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怪花底湘帘初褪。
在花影之下,窗帘刚刚褪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的显现。 -
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鞋子纤细如月钩,柔软如切割的玉石,形容鞋子的精美。 -
掌上看来越韵。
手掌上看去更显得有韵律感,突显鞋子的美感。 -
莲踪一捻莲痕印。
轻轻捻动,留下一点莲的印记,强调自然之美。 -
向洛浦香尘微衬。
在洛水的香气中微微映衬,渲染出优雅的境界。 -
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小鸟与轻巧的罗袜,增添美感。 -
稳称凌波身分。
形容女子如同凌波仙子般的优雅身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纤如钩月,柔如削玉”。
- 对仗:如“双双綵雀,盈盈罗袜”。
- 拟人:形象地描绘鞋子的“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绣鞋的描写,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女性的优雅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鞋: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细腻。
- 莲:象征纯洁与高雅。
- 洛浦:美丽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诗意的生活。
- 双双綵雀:象征生活的多彩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凤钩 咏绣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元恺
- D. 白居易
-
诗中“莲踪一捻莲痕印”表达了什么?
- A. 鞋子的颜色
- B. 鞋子的印记
- C. 女性的气质
- D. 自然的美
-
诗中用来比喻鞋子的词句是?
- A. 纤如钩月
- B. 昨宵绣
- C. 向洛浦
- D. 双双綵雀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主题更加广泛。
- 《如梦令》:侧重于个人情感,而《金凤钩》则更为细腻地描绘物品之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