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时间: 2025-01-23 18:18:15

长亭无路对孤斟。

自古离家三日情。

慷慨要酬平昔志,猖狂休起少年心。

兰闺寂寂空回首,松盖亭亭认去程。

展转清宵成不寐,巫山有梦几时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
作者: 赵希蓬 〔宋代〕

长亭无路对孤斟。
自古离家三日情。
慷慨要酬平昔志,
猖狂休起少年心。
兰闺寂寂空回首,
松盖亭亭认去程。
展转清宵成不寐,
巫山有梦几时成。


白话文翻译:

在长亭中无路可走,只能独自举杯。
从古至今,离家三天便生出浓浓的思念。
要慷慨激昂地报答昔日的志向,
却又不应轻易唤起那年轻时的冲动。
兰闺中寂静无声,空自回首往事,
松树掩映的亭子里,认得归途。
辗转于清夜,难以入眠,
巫山的梦,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注释:

  • 长亭:古时旅途中的休息处,象征离别的愁苦。
  • 孤斟:独自饮酒,表达孤独的情感。
  • 离家三日情:指离家后思念的情感非常深厚。
  • 慷慨要酬:激昂慷慨地实现过去的理想。
  • 猖狂:指轻率和冲动。
  • 兰闺:指闺房,象征女性的隐秘和柔情。
  • 清宵:夜晚的宁静时光。
  • 巫山有梦:巫山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常与梦境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希蓬,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离家远行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理想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及理想实现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瑞鹧鸪》是一首描写离别与思乡的诗,情感细腻而深邃。开篇“长亭无路对孤斟”,就以孤独的饮酒场景渲染出离别的愁绪,长亭作为离别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接着提到“自古离家三日情”,引出离别情感的深厚,强调了离家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出一种普遍的人性共鸣。

在诗的中段,诗人自我反思,认为要“慷慨要酬平昔志”,但又劝诫自己不要再轻易唤起年轻时的冲动,展现出一种成熟后的自省。接下来的“兰闺寂寂空回首”,则用兰闺的寂静来映衬心中的孤寂,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展转清宵成不寐,巫山有梦几时成”,将思乡之情与梦想的实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对理想的执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亭无路对孤斟:在长亭中无路可走,只能对着孤独的酒杯。
  2. 自古离家三日情:离家三天便生出浓浓的思念。
  3. 慷慨要酬平昔志:要慷慨激昂地报答昔日的理想。
  4. 猖狂休起少年心:却不应轻易唤起年轻时的冲动。
  5. 兰闺寂寂空回首:兰闺中寂静无声,空自回首往事。
  6. 松盖亭亭认去程:松树掩映的亭子里,认得归途。
  7. 展转清宵成不寐:辗转于清夜,难以入眠。
  8. 巫山有梦几时成:巫山的梦,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兰闺寂寂”和“松盖亭亭”形成对比。
  • 比喻:长亭、兰闺、巫山等意象的使用,赋予诗句更深的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离别、孤独。
  • 兰闺:温柔、思念。
  • 巫山:理想、梦想的追求。

各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亭无路”指的是什么?

    • A. 离别
    • B. 归乡
    • C. 旅行
    • D. 聚会
  2. “自古离家三日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忍耐
    • D. 愤怒
  3. 诗中“巫山有梦几时成”意指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遗憾
    • C. 现实的无奈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瑞鹧鸪》更多地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年轻冲动的反思,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赵希蓬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