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
时间: 2025-01-26 02:2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恨寻山计苦迟,
年过四十始知非。
小轩迎客如招隐,
野鸟窥人自识机。
窗外竹深孤鹤下,
阶前菊秀晚蜂飞。
老僧战胜长幽寂,
瘦骨缘何未肯肥。
白话文翻译
我自怨寻山的计划太过缓慢,
年过四十才开始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并非真理。
小小的轩窗迎接来客,就像在招呼隐士,
野鸟窥视人间,早已识得其中的奥妙。
窗外竹林深处,孤独的鹤儿正低飞,
台阶前菊花盛开,晚风中蜜蜂在飞舞。
老和尚战胜了漫长的寂静,
可是他瘦弱的身体为何还是不肯丰腴?
注释
- 恨:怨恨、懊悔。
- 寻山计:寻找隐居山林的计划。
- 招隐:招待隐士,形容隐居生活的清幽。
- 窥人:观察人,暗示鸟儿的灵性和机警。
- 幽寂:寂静、孤独。
- 缘何:为什么。
典故解析
“老僧”暗指隐士的心态,寓意修道者在世俗中所追求的境界。诗中提到的“菊”,常常被用以象征高洁的品格,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与兄长齐名,擅长诗文,风格清新飘逸,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四十岁时,正值人生的反思期。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省。开篇自责“寻山计苦迟”,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懊悔与反思。随着年纪的增长,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追求并非真正的自我实现,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小轩迎客如招隐”一句,描绘出一种宁静的隐居生活,暗示了诗人对那种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野鸟窥人自识机”,展示了自然界的灵性与机敏,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后半部分通过“窗外竹深孤鹤下,阶前菊秀晚蜂飞”,生动地描绘出宁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瘦骨缘何未肯肥”,则是对隐士生活的感悟,尽管心灵丰盈,身体却依然瘦弱,反映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内心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恨寻山计苦迟:表达自我懊悔,认为寻找隐居生活的计划进展缓慢。
- 年过四十始知非:指四十岁后才明白以往的追求是错误的。
- 小轩迎客如招隐:小屋迎接来访者,形象地表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
- 野鸟窥人自识机:鸟儿观察人类,显示出自然的灵性与机巧。
- 窗外竹深孤鹤下:描绘竹林深处的孤鹤,体现出宁静与孤独。
- 阶前菊秀晚蜂飞:菊花盛开,蜜蜂飞舞,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感。
- 老僧战胜长幽寂:年迈的和尚克服了漫长的寂寞。
- 瘦骨缘何未肯肥:尽管修行已久,身体依然瘦弱,反映了对物质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轩比作隐士的招待所,形象生动。
- 拟人:野鸟被赋予了聪慧的特性,使得自然界更具生气。
- 对仗:如“窗外竹深”和“阶前菊秀”,形成对仗工整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对物质世界的淡泊。
意象分析
- 小轩: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雅致。
- 野鸟:代表自然的灵性与机警。
- 孤鹤:象征孤独与高洁的品格。
- 菊花:表示高洁、隐逸的精神追求。
- 老僧:代表修行者,象征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 A. 热闹的城市生活
- B. 隐逸的山林生活
- C. 奢华的物质生活
-
“老僧战胜长幽寂”中的“幽寂”指的是什么?
- A. 孤独的生活状态
- B. 嘈杂的城市环境
- C. 繁华的社交场合
-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与权力
- B. 高洁的品格
- C. 快乐与幸福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辙与王维的隐逸主题:
- 苏辙在《试院唱酬》中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皆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但苏辙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