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时间: 2025-01-11 09:4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云骤雨。草草成睽阻。寸肠结尽千千缕。别离谁是没,惟我于中苦。最苦是,看奴未足抛奴去。一句临岐语。忍泪奴听取。身可舍,情难负。纵非瓶断绠,也是钗分股。再见了,知他似得如今否。
白话文翻译:
飘动的云和急促的雨,草草地让我们相互分离。心中万缕愁绪,难以解开。离别时谁又能说得清呢?唯有我在这里独自承受着痛苦。最痛苦的便是,看着你却无法放下你。离别时说的一句话,我忍着泪水倾耳聆听。身体可以舍弃,但感情却难以背负。即使不是瓶子断了绳子,也是钗子分开了头发。再见了,不知他如今的生活如何?
注释:
- 飞云骤雨:形容天气突变,象征离别的突然与无奈。
- 草草成睽阻:匆忙的分离,指两人之间的隔阂。
- 寸肠:寸寸心肠,形容内心的痛苦。
- 别离谁是没:离别时,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 忍泪奴听取:忍住眼泪,倾听那句临别的话。
- 身可舍,情难负:身体可以舍弃,但情感难以承担。
- 瓶断绠:比喻分离的彻底。
- 钗分股:形容两人之间的关系破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礼,字承恩,号惟庵,宋代著名词人,生于苏州,擅长词作,风格清丽脱俗,常描写离别、相思之情。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强烈的离别情感,结合自身经历,抒发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使作品更具普遍性和共鸣。
诗歌鉴赏:
《千秋岁》是一首深刻的离别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飞云骤雨”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天公的不作美,象征着离别的突然与无奈。接着,诗人用“寸肠结尽千千缕”来形象描绘内心的万般愁苦,情感的细腻与深刻在此刻得以体现。
“别离谁是没”,这句显得极为无奈,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力感。接下来的“最苦是,看奴未足抛奴去”,更是将离别的痛苦层层加深,作者在此刻不仅表达了自身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割舍的牵挂。
“忍泪奴听取”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情感的细腻与真实令人动容。最后,回首往事,诗人以“再见了,知他似得如今否”收尾,留下了对未来的无尽思念与期待,让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云骤雨:象征着瞬息万变的情感与处境。
- 草草成睽阻:匆忙的分离加剧了彼此的隔阂。
- 寸肠结尽千千缕:比喻愁绪缠绕,难以解开。
- 别离谁是没:表达离别时的无奈与困惑。
- 惟我于中苦:强调自我的痛苦,独自承受。
- 最苦是,看奴未足抛奴去:看着爱人却无法放手,痛苦加深。
- 一句临岐语:临别之际的一句话,满含深意。
- 忍泪奴听取:忍住眼泪,努力倾听。
- 身可舍,情难负:身体可以离开,但情感难以割舍。
- 纵非瓶断绠,也是钗分股:比喻关系的破裂。
- 再见了,知他似得如今否: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寸肠结尽千千缕”形象地表达了愁苦。
- 对仗:如“身可舍,情难负”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在情感的表达上,让自然景象与人的感情相互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展开,抒发了对情感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尽管身处困境,依然难以割舍。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云与雨:象征离别时的突发与悲伤。
- 寸肠:代表内心的痛苦与愁苦。
- 钗与绠:象征两人关系的破裂,形象而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
- C. 爱情
- D. 忍耐
-
“寸肠结尽千千缕”中的“寸肠”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
- B. 心情
- C. 生活
- D. 朋友
-
作者在诗中用什么自然现象来象征离别?
- A. 太阳
- B. 月亮
- C. 云与雨
- D. 风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同样表现了离别与情感的主题。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描写对离别的哀伤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晁端礼《千秋岁》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晁端礼则更倾向于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晁端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