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龄侍御以番阳士子之意作五峰亭且赋诗某敬和》

时间: 2024-09-19 22:13:41

庐山真满眼,秀句忆东坡。

但遣佳名易,悬知得士多。

云霄身已近,星象手能摩。

太守文章伯,风行水自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真满眼,秀句忆东坡。
但遣佳名易,悬知得士多。
云霄身已近,星象手能摩。
太守文章伯,风行水自波。

白话文翻译:

庐山的景色在眼前真是美不胜收,令我想起东坡(苏轼)的名句。
只希望能让美名更为流传,谁能知道能得多少士人(名士)。
身临云霄已十分接近,手能触摸到星象。
太守的文采如同伯仲,风起水涌自有其势。

注释:

  • 庐山:位于江西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东坡:指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以其诗词闻名。
  • 佳名:美好的名声。
  • 云霄:指高空,通常与天空、天际有关。
  • 星象:指星星的形象和位置,古代常用于占卜和天文学。
  • 太守:指地方官员,文中指代有才华的领导者。

典故解析:

  • 东坡:苏轼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作品常被引用,代表了豪放、洒脱的文风。
  • 风行水自波:典出《尚书》,意指风起时水面自会起波澜,形容影响力或才华的自然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宋代词人,字仲明,号天游,晚号“天游子”。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词多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张孝祥在庐山游览时所作,受山水美景的启发,同时也反映了对东坡文学成就的钦佩与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与东坡的名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学的崇高敬意。第一句“庐山真满眼”描绘了庐山的宏伟景象,表达了诗人眼前所见的震撼与感动。接着提到“秀句忆东坡”,则体现了诗人对苏轼这一文人楷模的追忆与敬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但遣佳名易,悬知得士多”则表现了诗人对名声的思考,似乎在问:在这些景色与文化中,谁能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这句也流露出一种对名士的渴望与期盼。

后两句“云霄身已近,星象手能摩”通过对高空与星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感觉,诗人仿佛已然置身于高处,能接触到更高的境界。最后一句提到太守的文采,暗示了诗人对理想领导者的期待,表现了对风雅之士的推崇。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庐山真满眼:形容庐山的美丽景色让人目不暇接。
  2. 秀句忆东坡:提到苏轼的名句,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美与怀念。
  3. 但遣佳名易:希望美名能够更广泛地流传。
  4. 悬知得士多:对名声的追求和对士人的渴望。
  5. 云霄身已近:意指已接近高远的境界。
  6. 星象手能摩:形容能够触及星辰,象征理想和追求。
  7. 太守文章伯:称赞太守的文采与风度。
  8. 风行水自波:比喻影响力自然显现,表达对才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守的文采比作风行水波,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云霄”“星象”来表达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文学人物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名士的尊重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人文的交融。
  • 东坡:代表着才华与文人精神。
  • 云霄、星象: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境界。
  • 太守:象征理想中的领导者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孝祥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东坡”指的是哪位著名文学家?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王维
  3. 诗中“云霄身已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敬仰
    • B. 对名士的渴望
    • C. 对理想的追求
    • D.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苏轼: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山水的赞美与对文学的追求,但张孝祥的风格更为清新脱俗,而苏轼则更具豪放与深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词人传》
  • 《庐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