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错役三才,忧端万有斯。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我马方瘏矣,秋阳更暴之。原言行役者,当暑戒驱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役的痛苦和对恩情的感激。作者感到身心疲惫,虽然心中有报答之意,但却无从追寻。我的马刚刚疲惫不堪,秋日的阳光更加炙热。原本说行走劳役的人,在炎热的夏天就该戒备,避免辛劳。
注释:
- 过错:指代身为劳役者的过失。
- 役:役使,劳作。
-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
- 忧端:忧虑的根源。
- 君恩:指君主的恩惠。
- 子:指我,或称“子”者。
- 瘏:疲惫、疲乏。
- 秋阳:秋天的阳光。
- 原言:原本的说法。
典故解析:
- 三才:古代哲学中对宇宙的三重构成的论述,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劳役:常见于古代士兵或农民的生活,象征着社会底层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社会百态,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劳役之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关怀与无奈。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劳役的深切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和自身的无奈。诗中“过错役三才”一句,即表明了对于自身命运的感叹,似乎在说明即使身处劳役之中,也无法逃避自然法则和社会的压力。接下来的“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传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却又因自身处境而感到无力回报的惆怅。马的疲惫与秋阳的暴烈相互映衬,生动地表现出劳作的艰辛与内心的焦虑,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制度下的挣扎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字里行间透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错役三才:作者感受到自己身为劳役者的无奈与愁苦。
- 忧端万有斯:忧虑的根源在于对生活的无尽思考。
- 君恩知欲报:感激君主的恩惠。
- 子难痛何追:内心感到无法追寻这种报恩的痛苦。
- 我马方瘏矣:描绘疲惫不堪的马,象征着自己的疲惫。
- 秋阳更暴之:秋日的阳光加剧了这种痛苦。
- 原言行役者:说明应该在炎热的夏天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恩”与“子难”,形成对比。
- 拟人:将马的疲惫拟人化,表现出人对动物的关心。
- 比喻:以“秋阳”比喻生活的压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劳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劳作与疲惫。
- 秋阳:象征生活的压力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君恩”指的是谁的恩惠? A) 自己
B) 君主
C) 朋友
D) 亲人 -
“我马方瘏矣”中的“瘏”意为: A) 疲惫
B) 饿
C) 生病
D) 快速
答案:
- B) 君主
- A) 疲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李曾伯与杜甫在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李曾伯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的揭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