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竹外梅花》

时间: 2025-01-24 22:19:01

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

一池风皱。

妙语天生就。

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

君知否。

目成心授。

何日同携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竹外梅花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
一池风皱。妙语天生就。
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
君知否。目成心授。
何日同携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竹子外面梅花盛开,春意初露,花瓣如檀木般红润,脸颊如玉般洁白。
微风拂过池塘,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着天生的美妙话语。
有一个人,身姿婀娜,宛如柳枝轻拂。
你知道吗?目光与心意早已互相交融。
何时才能携手共度良辰?

注释:

字词注释:

  • 点绛唇: 词牌名,常用于表达婉约细腻的情感。
  • 檀心: 指如檀木般红润的心情或情感。
  • 玉颊: 指如玉般洁白的面颊。
  • 袅娜: 形容女子的身姿轻盈柔美。
  • 心授: 心意相通。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梅花和春天的描写,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对梅花的赞美和春天的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词人,作风清丽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细腻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梅花的盛开,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点绛唇·竹外梅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致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以竹外梅花的图景引入,清新而又富有生机。梅花在古代文学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春天的到来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接下来的“一池风皱”描绘了微风拂过水面的细腻景象,给人以心灵的平静和愉悦。

“妙语天生就”一语,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相通的和谐,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共鸣。而“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则进一步将焦点转向一个理想的爱人,描绘出她的优雅与灵动。结尾处“君知否。目成心授。何日同携手”,表达了对未来爱情的期待和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个人的情感交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外梅花: 竹子外的梅花,暗示春天的来临。
  • 檀心玉颊春初透: 形容梅花的美丽,像檀木心般红润,面颊如玉般洁白,隐喻女子的美丽。
  • 一池风皱: 微风掠过水面,形成波纹,展现出自然的动态美。
  • 妙语天生就: 自然之美带来的灵感,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 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 描述一个女子的身姿和优雅,像柳枝一样轻柔。
  • 君知否: 提问对方是否了解,增加亲切感。
  • 目成心授: 目光与心意的相互传递,暗示情感的默契。
  • 何日同携手: 表达对未来的期盼,渴望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 “檀心玉颊”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 “一池风皱”赋予风以动感。
  • 对仗: 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和对爱情的渴望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深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高洁、坚韧,春天的象征。
  • 竹子: 坚韧、清雅,象征着高风亮节。
  • : 自然的力量,象征着自由与变化。
  • 池水: 生命的流动,象征着情感的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外梅花”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D. 冬天

  2. “目成心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默契
    C. 争吵
    D. 疏远

  3. 诗中提到的“有个人人”指的是谁?
    A. 自然
    B. 爱人
    C. 朋友
    D. 家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李煜

诗词对比:

  • 《竹外梅花》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偏向于春天和爱情的结合,后者则通过个人情感的回忆展现时光的流逝和对过往的眷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