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路 送客晚归城西陂揽景成咏》
时间: 2025-01-10 22:37:1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阳台路 送客晚归城西陂揽景成咏
作者: 郑文焯 〔清代〕
原文展示:
暮山远。见倒空翠湿,云开萍面。荡荒湾雨气衰荷,秋在水灯红飐。愁杀渡江人,醉里解携,梦随波转。离声断。又暗催湘弦鸿阵零乱。独绕横桥归路,澹一水漂花旧苑。片帆风影,尚映带凭高阑槛。销魂又寒林堕月,寂寞小城西畔。空帘捲。乱虫天如闻哀叹。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暮色山峦显得模糊而遥远,湿润的青翠倒映在水面上,云层散开,浮萍漂浮着。荒凉的湾口,雨后的气息使衰败的荷花更加凄凉,秋天的红色灯光在水面上摇曳。渡江的人愁苦不已,醉意中却也能相携而去,梦随波涛而转。离别的声音断绝,又暗自催促着湘弦,鸿雁的阵列显得凌乱不堪。独自绕过横桥归家,清澈的水面漂浮着花瓣,往日的园子已然陌生。微风中,帆影依稀可见,映照在高高的栏杆上。心中惆怅,寒冷的月光洒在林间,西边的小城显得格外寂寞。空荡的帘子卷起,四周的虫鸣仿佛也在哀叹。
注释:
- 倒空翠湿:指水面上湿润的青翠色彩。
- 荡荒湾:形容荒凉的湾口,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意境。
- 愁杀渡江人:形容渡江的人因离别而感到愁苦。
- 湘弦:指湘水边的琴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漂花旧苑:形容往日的园子,如今已成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阳台路》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送客时的复杂心情。开篇即以“暮山远”引入,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又朦胧的氛围,仿佛在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后面的意象如“雨气衰荷”、“秋在水灯红飐”等,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过往的离愁。
诗中“愁杀渡江人”一句,直白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令人感同身受。而“醉里解携”则带有一丝洒脱,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使在醉意中也要珍惜相聚的时光。最后几句回归到对小城的描写,宁静而又寂寞,进一步深化了离别后的孤独感。
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郑文焯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山远:远处的山显得模糊,暗示着离别即将来临。
- 见倒空翠湿,云开萍面:水面上湿润的青翠,映衬出宁静的夜晚。
- 荡荒湾雨气衰荷:描绘荒凉的湾口,雨后的荷花显得更加凄凉。
- 秋在水灯红飐:秋天的红灯在水面上摇曳,增添了离别的忧伤。
- 愁杀渡江人:直接表达渡江人的愁苦。
- 醉里解携,梦随波转:醉意中相携而行,梦境随波而动,含蓄而深刻。
- 离声断:离别的声音突然中断,暗示着切断的关系。
- 独绕横桥归路:独自一人走过桥,感受孤独的归途。
- 澹一水漂花旧苑:水面上漂浮着花瓣,回忆往昔的园子。
- 片帆风影:轻舟帆影映照,传递出淡淡的思念。
- 销魂又寒林堕月:秋月照在树林中,冷清而孤寂。
- 寂寞小城西畔:小城显得格外孤独,体现诗人内心的孤寂。
- 空帘捲:空荡荡的帘子,象征着空虚与无奈。
- 乱虫天如闻哀叹:四周的虫鸣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气衰荷”,将雨后的荷花比作衰败的状态。
- 拟人:如“乱虫天如闻哀叹”,虫鸣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片帆风影,尚映带凭高阑槛”,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对故乡的眷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山:象征远方的无尽与孤独。
- 雨气:代表着凋零与忧伤。
- 秋灯红: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愁绪。
- 漂花:过往的回忆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杀渡江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
“片帆风影”中“帆”代表什么? A. 船只 B. 思念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湘弦”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江河 C. 友人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郑文焯的《阳台路》与李白的《送友人》在送别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内心情感,而后者则以豪放的笔调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各有不同,但均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郑文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