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飞鸟已经消失,只剩我与碧云相伴。
破碎的镜子催促着归来的客人,残阳映照着旧日的山峦。
诗作在流水上漂流,梦境消散在落花之间。
如果能寄去相思的字条,愁苦的人一定会解开心中的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乡:指楚国的故乡,这里指代诗人的故乡。
- 飞鸟没:飞鸟已归巢,隐喻归去的心情。
- 破镜:象征分离与离别。
- 催归客:催促归来的游子。
- 残阳:夕阳,象征时间流逝与归家的渴望。
- 流水上:诗句如流水般自然流淌。
- 落花间:梦境消逝在花瓣飘落的瞬间。
- 傥寄:如果能寄送。
- 相思字:表达思念的书信。
- 愁人:忧愁的人。
- 解颜:解开心事,恢复笑颜。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破镜”常常用于比喻夫妻离散或亲人分离。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有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体现了离别时的思乡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24-794),字仲明,唐代诗人,著名的五言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诗风清新婉约。他与白居易、杜甫等人共为盛唐诗坛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频繁离别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归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关切,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歌鉴赏:
本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夏侯审的深切关怀与不舍之情。起首以“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引入,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飞鸟代表着归去的游子,而诗人却只能独自面对无尽的碧云,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则以意象连接,破碎的镜子象征着离别的迫切,夕阳照映着故乡的山峦,唤起了心底的思乡之情。后四句中,诗人以“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描绘了创作的过程与梦想的破灭,同时也隐喻着岁月的流逝与无常。最后两句“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更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寄希望于书信将愁苦传达,体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苦楚与对友人的深情,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乡飞鸟没:描绘了飞鸟归巢的场景,暗示诗人心中对归乡的渴望。
- 独与碧云还:诗人孤独,只有碧云作伴,增添了孤独感。
- 破镜催归客:破镜象征离别,催促游子的归来,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残阳见旧山:夕阳映照旧山,唤起对故乡的回忆与眷恋。
- 诗成流水上:诗句如流水般自然流淌,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 梦尽落花间:梦境消散在落花中,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
- 傥寄相思字:希望能寄去思念的信件。
- 愁人定解颜:愁苦的人能够通过信件解开心中的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鸟没”与“碧云还”,形成对比。
- 比喻:破镜比喻离散的情感。
- 意象:流水、落花等意象富有情感色彩,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体现了人间真情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鸟:象征归去的游子,代表思乡与归属。
- 碧云:象征孤独与自由。
- 破镜:象征离别与分离。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 流水:象征诗歌的流动与生命的无常。
- 落花:象征梦境的消逝与美好的失落。
- 相思字:寄托思念与情感的书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钱起
D. 白居易 -
“破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团圆
B. 离别
C. 爱情
D. 友谊 -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送友人》 - 王之涣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
- 《送友人》则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告别的感伤,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不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诗选》 - 钱钟书
- 《唐诗的艺术》 - 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