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征君让官还山》

时间: 2025-04-28 13:32:27

至人无滞迹,谒帝复思玄。

魏阙辞花绶,春山有杏田。

紫霞开别酒,黄鹤舞离弦。

今夜思君梦,遥遥入洞天。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宋征君让官还山
作者: 钱起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至人无滞迹,谒帝复思玄。
魏阙辞花绶,春山有杏田。
紫霞开别酒,黄鹤舞离弦。
今夜思君梦,遥遥入洞天。

白话文翻译:

至高之人不留恋尘世的迹象,拜访帝王后又思念那清幽的玄境。
在魏阙上辞别花绶,春天的山野中有杏花的田野。
紫霞映照下端起离别的酒,黄鹤在空中翩翩起舞。
今晚思念你在梦中,远远地飘入了洞天。

注释:

  • 至人: 这里指的是高尚的人,通常指道德高尚或有智慧的人。
  • 滞迹: 留下的足迹,指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 谒帝: 拜访皇帝,表示对权力的尊重。
  • 魏阙: 指魏朝的宫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花绶: 指官员的绶带,象征着官职。
  • 紫霞: 早晨或黄昏时分的美丽云彩,象征着美好和祝福。
  • 黄鹤: 指黄鹤楼,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洞天: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号任之,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30年,卒年不详。钱起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与王维、李白齐名。其诗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钱起送别朋友宋征君返回山中隐居的情境。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期,社会动荡,官场腐败,许多文人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深厚,展现了离别的惆怅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至人无滞迹”引入,突出了理想人物的高洁与超然,接着通过“谒帝复思玄”表现出对权力的冷漠和对内心追求的执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春山有杏田”,表现了诗人的理想境界和对于自然的热爱。随后,酒的描写既是离别的象征,也为情感增添了一层浓厚的氛围。最后一句“遥遥入洞天”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至人无滞迹: 高尚之人不留恋于世俗的痕迹,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2. 谒帝复思玄: 拜见了皇帝,却又想念那清幽的山水,表现了对官场的厌倦。
    3. 魏阙辞花绶: 辞别官职和权力,象征着一种放下世俗纷扰的决心。
    4. 春山有杏田: 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蕴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紫霞开别酒: 在美丽的霞光中举杯送别,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
    6. 黄鹤舞离弦: 黄鹤的舞动象征着离别与追求自由的心情。
    7. 今夜思君梦: 在夜晚思念朋友,表露出深厚的友情。
    8. 遥遥入洞天: 梦中飘向仙境,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 “紫霞开别酒”,将酒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提升了诗的意境。
    • 对仗: 诗中各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黄鹤、洞天等意象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主题思想: 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紫霞: 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离别的情感。
  • 杏田: 代表着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宁静。
  • 黄鹤: 象征离别与自由的追求,常与黄鹤楼联系在一起。
  • 洞天: 代表理想的隐居生活,象征着人们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至人无滞迹”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高尚的追求
    C. 对世俗的留恋
    D. 对金钱的贪婪

  2. “魏阙辞花绶”中的“花绶”指的是什么? A. 花朵
    B. 官职的象征
    C. 生日的庆祝
    D. 朋友的赠礼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战争与和平
    C. 友情与爱情
    D. 官场与仕途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对雨》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钱起的《送宋征君让官还山》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涉及到送别的主题,但前者更强调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