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时间: 2025-01-26 07:11:58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

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作者:元好问 〔金朝〕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灯光下,细雨送来一丝凉意,
小楼里人静悄悄,月光悄然洒在床上。
多情的人却被无情的事所困扰,
今夜依旧漫长,和昨夜没有区别。
金屋里温暖如春,玉炉散发着香气,
春风都属于那些富家公子。
西园里尽是相思的树,
梅花辛苦地等待着海棠的到来。


注释

  • 候馆:指候车或候船的地方,这里指代的是一个等候的场所。
  • 灯昏:昏暗的灯光,形容环境的幽静。
  • 月侵床:月光洒在床上,形容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 多情:指情感丰富的人。
  • 无情:这里指对多情之人的冷漠。
  • 金屋:富贵之家,象征着奢华温暖的环境。
  • 玉炉:形容香炉,象征芬芳的气息。
  • 春风:比喻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典故解析

  • 金屋玉炉:分别指代富贵生活的象征,常在古代诗词中用来表达对富贵生活的向往或对生活的无奈。
  • 相思树:指代思念之情,常用来形容离别后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子静,号山谷,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元好问为人刚直,崇尚理想,诗词兼擅,尤以词作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元好问的晚年,正值金朝衰落、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在个人生活中遭遇了种种波折,情感上对往日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冷漠的失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此词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通过“候馆灯昏雨送凉”描绘出一个寂静的夜晚,细雨与昏灯的结合,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小楼的宁静与月光的侵入,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怀念。

“多情却被无情恼”一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因多情而遭受的无情困扰,情感的深刻与现实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下来的“金屋暖,玉炉香”则展现了富贵的生活,而“春风都属富家郎”则暗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与对富贵生活的无奈。

结尾部分,通过“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梅花与海棠的意象,象征着等待与期盼,反映了诗人对爱情与亲情的渴望以及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富贵生活的讽刺,又有对爱情的哀叹,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候馆灯昏雨送凉:描绘了一种阴雨天的氛围,隐含着诗人的孤独情感。
  2. 小楼人静月侵床:小楼中的安静与月光的洒落,强化了孤独的情绪。
  3. 多情却被无情恼:表露了诗人因情感深厚而受到的伤害,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4. 今夜还如昨夜长: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表现出对夜晚漫长的无尽思念。
  5. 金屋暖,玉炉香:对富贵生活的描绘,传达出对奢华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6. 春风都属富家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叹,富有的人享受春风,而自己却无缘。
  7. 西园何限相思树:相思树象征着无法排解的思念,表现出对爱情的期待。
  8. 辛苦梅花候海棠:梅花的辛苦等待,象征着爱与思念的执着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屋”、“玉炉”比喻富贵的生活。
  • 拟人:如“候海棠”,赋予梅花生命,显示了情感的深刻。
  • 对仗:如“金屋暖,玉炉香”,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夜晚、心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主题围绕着思念、孤独与社会的不公展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象征着忧伤与思念。
  • :象征着孤独与静谧。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等待。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情感,通过具体的物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与社会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思是: A. 多情的人快乐
    B. 多情的人受到伤害
    C. 无情的人快乐
    D. 无情的人受到伤害

  2. 填空题:诗中的“金屋”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对富裕生活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富贵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长相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宇宙观与人生思考。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