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1 20:40:04

画出清明二月天。

山城三月只萧然。

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

春风回首又明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元好问

画出清明二月天。
山城三月只萧然。
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
山中杨柳不成烟。
春风回首又明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二月清明时节的美好景象,山城在三月却显得萧条。每天在家中闲适地读书入睡。河边的杏花像雪一样洁白,山中的杨柳却难以成烟。春风轻轻回首,又是一年春天。

注释:

  • 浣溪沙:词牌名,常用来写景抒情。
  • 清明:指农历二月,春天的一个节气。
  • 山城:指坐落在山中的城市或地区。
  • 闲门:形容家中宁静,门常开着,悠闲自在。
  • 枕书眠:意为在书本上入睡,表现出作者爱书的情怀。
  • 浑欲雪:形容杏花白如雪,给人一种洁白的感觉。
  • 不成烟:杨柳的柔软在春风中摇曳,却似乎没有烟雾般飘散的效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明”与“春风”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天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春风回首”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子渊,号天池,元代诗人、词人、散文家。生于金朝末年,青年时经历了金亡、元兴的历史变迁,后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元好问集》。其词风清新,情感细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开篇“画出清明二月天”便引入了春天的气息,清明的二月象征着春天的开始,生机勃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城三月只萧然”,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山城的萧条与二月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春天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闲门日日枕书眠”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浸润在书香中,体现出一种文化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接下来的两句“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色彩与气息,杏花的洁白如雪,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而杨柳则以烟雾般的轻柔表现出春天的温柔。

最后一句“春风回首又明年”,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回归,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元好问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出清明二月天:描绘出清明节气的明媚春光,暗示春天的到来。
  2. 山城三月只萧然:山城在三月依旧显得冷清,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
  3. 闲门日日枕书眠:表达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沉浸于书籍之中。
  4. 川下杏花浑欲雪:川边的杏花洁白如雪,展现春天的美丽。
  5. 山中杨柳不成烟:山中的杨柳轻柔但不如烟雾般飘逸,呈现春天的温和。
  6. 春风回首又明年: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春天的轮回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杏花浑欲雪”将杏花与雪相提并论,突显花的洁白。
  • 对仗:整首词中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增添了韵律美。
  • 拟人:春风的回首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珍惜,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代表美丽。
  • 杨柳:象征柔软与温暖,传递春天的气息。
  • 春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月份的节气?

    • A. 一月
    • B. 二月
    • C. 三月
    • D. 四月
  2. 填空题:诗中“川下杏花浑欲雪”中的“杏花”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人在词中表现出对生活的忙碌与疲惫。(对/错)

答案:

  1. B
  2. 希望与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情感。
  •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表达了春天的珍贵与时间的流逝。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元好问《浣溪沙》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孤独与豪放,而元好问则侧重于细腻的生活感受与春天的温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