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邓人作诗》
时间: 2025-01-11 21:0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见州人本不期,相留相挽忍相违。
携盘渭水空流涕,种柳金陵已合围。
事去恍疑春梦过,眼明还似故乡归。
题诗未要题名字,今是中原一布衣。
白话文翻译:
再见到这位州里的朋友,实在是没想到;我们互相拉着手,却又忍心分开。
在渭水边,我提着盘子,眼泪空流;在金陵种下的柳树,已被围起来。
事情过去,恍如春梦已然过去,眼睛明亮,却仿佛还在故乡归来。
写诗不需要署名,如今我只是一介平民在中原。
注释:
- 州人:指在某个州里的朋友或同乡。
- 携盘渭水:携带一个盘子,渭水指的是渭河,流露出离别时的悲伤。
- 金陵:古称南京,意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合围:意味着被围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 布衣:指的是普通百姓,强调身份的卑微。
典故解析:
- 渭水:渭水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常用以象征离别与思乡。
- 金陵:历史悠久的城市,代表着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锡,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学者,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派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好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旧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作为一名平民,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诗的开篇“再见州人本不期”,直接表达了重逢的意外与欣喜,紧接着的“相留相挽忍相违”则细腻地刻画了离别的苦涩与无奈。渭水作为地理意象,不仅是实景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载体,流淌的水如同流逝的时光,让人倍感惆怅。
“携盘渭水空流涕”,将离别的情绪与自然景象结合,流淌的泪水与流水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悲凉。接下来的“种柳金陵已合围”,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故乡的距离。诗人在此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题诗未要题名字,今是中原一布衣”,既是对身世的自谦,也是对过往的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身份的认同与接受。整首诗在情感上跌宕起伏,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再见州人本不期:再见到我的同乡朋友,实在没有预料到。
- 相留相挽忍相违:我们互相挽留、牵手,却又忍心分开。
- 携盘渭水空流涕:在渭水边,我提着盘子却空流泪水。
- 种柳金陵已合围:在金陵种下的柳树,已被围起来,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事去恍疑春梦过:往事如春梦般消逝,让人感到恍惚。
- 眼明还似故乡归:眼前一片明亮,却仿佛依旧在故乡。
- 题诗未要题名字:写诗时不需要署名。
- 今是中原一布衣:如今我只是一介平民,身处中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往事比作春梦,以抒发对过往的迷茫感。
- 对仗:如“携盘渭水”和“种柳金陵”,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水流和柳树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与思乡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体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 渭水:象征离别与流逝的时间。
- 金陵:代表着故乡,承载着思念与回忆。
- 柳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寄托了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再见州人本不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喜
b) 悲伤
c) 愤怒 -
“携盘渭水空流涕”中的“渭水”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希望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布衣”,指的是: a) 贵族
b) 平民
c) 学者
答案:
- a) 惊喜
- b) 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 b) 平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元好问的《为邓人作诗》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情谊,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伤感,后者则充满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元好问研究》
- 《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