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2-04 16:17:06

垂柳风边拂万丝。

春光照眼惜花枝。

凤城好景谁来赏,忙杀悠悠世上儿。

歌近耳,酒盈卮。

十分劝饮欲推辞。

人生休听渔家曲,一日风波十二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柳风边拂万丝。春光照眼惜花枝。
凤城好景谁来赏,忙杀悠悠世上儿。
歌近耳,酒盈卮。十分劝饮欲推辞。
人生休听渔家曲,一日风波十二时。

白话文翻译:

垂柳在风中轻轻摇曳,像万千丝线一样飘动。春光明媚,令人不忍离去这花枝。
凤城的美景,究竟有谁来欣赏呢?这世间的人儿都忙得不可开交。
耳边传来歌声,酒杯也满满当当。虽然有人劝我多喝几杯,我却想推辞。
人生啊,何必再去倾听渔家的曲调呢?一天之中,风波竟然有十二个时辰。

注释:

  • 垂柳:即垂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凤城:指美丽的城市,可能暗指某个特定地点。
  • 悠悠世上儿:形容世间人忙碌的状态,带有几分无奈。
  • 酒盈卮:酒杯满了,表现出酒的丰盈和欢聚的气氛。
  • 渔家曲:指渔民的歌曲,代表着一种简单和恬淡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擅长词曲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但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希望珍惜当下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流畅的语言中透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垂柳风边拂万丝”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柳树的柔美与春光的温暖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然而,随着“凤城好景谁来赏”的问句,诗人引入了对现实的反思,表达出对身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无奈。接下来的“忙杀悠悠世上儿”,更是道出人们在忙碌中迷失的状态。

在诗的后半部分,酒的意象频繁出现,表现出欢聚的氛围,也暗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诗人劝饮之际,心中却有一种推辞的冲动,似乎在暗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最后一句通过对渔家曲的提及,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忙生活的反思,显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柳风边拂万丝:描绘春天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的美丽景象。
  2. 春光照眼惜花枝:春光明媚,令人珍惜眼前的花枝。
  3. 凤城好景谁来赏: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表达孤独感。
  4. 忙杀悠悠世上儿:世人忙碌,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5. 歌近耳,酒盈卮:耳边的歌声与满杯的美酒,渲染了欢聚的气氛。
  6. 十分劝饮欲推辞:对劝酒的推辞,隐含内心的挣扎。
  7. 人生休听渔家曲:人生何必再去听那些简单生活的曲调。
  8. 一日风波十二时:人生中的纷扰与波折,一天之内经历无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万丝,形象生动。
  • 对仗:如“歌近耳,酒盈卮”,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来赏”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与忙碌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既渴望享受当下又无奈于生活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柳: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柔美。
  • :代表欢聚与享受生活。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城市
    B. 诗人的家乡
    C. 一个神话传说

  2. 诗中提到的“渔家曲”象征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简单的生活
    C. 忙碌的生活

  3. “一日风波十二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享受
    B. 对人生的无奈与反思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忆李白》 by 杜甫
  • 《临江仙》 by 冯延巳

诗词对比:

可以将《鹧鸪天》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两个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显豪放,而刘秉忠则表现出细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