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上海学院诸生招宴》

时间: 2025-01-24 06:44:16

淞泖风烟不可求。

飘鸿爪迹镇相投。

素书我愧圮桥老,约法今须酂邑侯。

重见面,各忘忧。

长安市上酒家楼。

收功见说宜西北,莫负秦中自古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上海学院诸生招宴》
作者: 章士钊

淞泖风烟不可求。
飘鸿爪迹镇相投。
素书我愧圮桥老,
约法今须酂邑侯。
重见面,各忘忧。
长安市上酒家楼。
收功见说宜西北,
莫负秦中自古州。

白话文翻译:

在淞泖的烟雾中,理想难以追寻。
漂浮的鸿雁留下爪印,似乎是相互牵引。
我对老桥的素书感到惭愧,
如今的约定必须遵循酂邑侯的法则。
重逢时,我们都忘却了忧愁。
在长安的酒家楼中,
听说收获的功绩应该在西北,
不要辜负了秦中这片古老的土地。

注释:

  • 淞泖:指的是淞江和泖湖,地点名,象征美好而又难以把握的事物。
  • 飘鸿:指的是飞翔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行或相思。
  • 素书:指没有装饰的书信,表明纯粹的情感。
  • 圮桥:指损坏的桥,象征着失落与遗憾。
  • 酂邑侯:古代的官职,象征约定与权威。
  • 长安市:指长安城,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 秦中:指秦地,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士钊(1899-1968),字和甫,号秋水,江苏南通人,著名的现代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以古典韵味和现代感相结合著称,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聚会上写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上海学院诸生招宴》以优雅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与对过往的追忆。诗的开头“淞泖风烟不可求”便引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而又难以实现的无奈。随后的“飘鸿爪迹镇相投”以鸿雁的形象,寄托了诗人与友人间那种深厚的情谊与相互吸引的默契。

“素书我愧圮桥老”,既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感激,也显示了对自己经历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约法今须酂邑侯”,则是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尊重,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整首诗在描绘相聚的欢愉时,也不忘传达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最后两句“收功见说宜西北,莫负秦中自古州”则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勉励自己和朋友们不忘根本,珍惜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灵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构成了一幅充满人文情怀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淞泖风烟不可求: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但这种美好却是难以追寻的。
  2. 飘鸿爪迹镇相投:鸿雁象征着友谊,留下的爪印寓意着相互的牵绊与联系。
  3. 素书我愧圮桥老:对朋友的愧疚感,暗示着对过往的怀念和反思。
  4. 约法今须酂邑侯:提醒自己要遵循传统的礼仪与约定。
  5. 重见面,各忘忧:重逢时的喜悦,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
  6. 长安市上酒家楼:长安的酒楼,象征着聚会的欢乐与温馨。
  7. 收功见说宜西北:对未来成就的期待,西北可能象征着事业的方向。
  8. 莫负秦中自古州: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鸿”比喻友谊,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 对仗:诗句间有明显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如“圮桥”象征过往的失落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谊为主线,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淞泖:象征江南的自然美。
  • 飘鸿:象征自由与友谊。
  • 素书:象征纯净的感情。
  • 圮桥:象征失落与遗憾。
  • 酒家楼:象征欢聚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淞泖”指的是哪种地貌?

    • A. 山脉
    • B. 河流
    • C. 湖泊
    • D. 沙漠
  2. “飘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远行
    • B. 友谊
    • C. 孤独
    • D. 思乡
  3. 诗中的“长安市”指的是哪个历史文化中心?

    • A. 洛阳
    • B. 北京
    • C. 长安
    • D. 南京

答案:

  1. B. 河流
  2. B. 友谊
  3. C. 长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情感更加沉重,带有社会现实的关怀。
  • 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与章士钊的诗意柔和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章士钊相关文学研究论文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