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蒪塘归东园四首》

时间: 2025-01-27 04:11:17

胡床脚底万峰寒,拄杖锥尖乱苏班。

天柱冈头行未刨,相携更上一重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蒪塘归东园四首
——杨万里

胡床脚底万峰寒,拄杖锥尖乱苏班。
天柱冈头行未刨,相携更上一重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胡床的脚下,寒冷的万峰环绕,
我拄着手杖,脚下的锥尖乱了苏班。
在天柱冈上行走尚未开辟,
我们相携手更上一重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胡床:一种座椅,通常为草编或木制,可以在户外使用。
  • 万峰寒:指周围的山峰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更加凛冽。
  • 拄杖:用手杖支撑,表示行走的艰辛。
  • 锥尖:指手杖的末端,形象地描绘出行走的状态。
  • 苏班:可能指代苏州的班子,这里可能是指一种人群或景象。
  • 天柱冈:地名,意为高耸如天柱的山冈。
  • 未刨:尚未开辟或开发,强调自然的原始状态。
  • 重山:意为更高的山,暗示着攀登过程中的不断努力。

典故解析:
“天柱冈”象征着高耸的山峰,寓意着追求和奋斗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出游时写的,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攀登高山的经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登山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胡床脚底万峰寒”,以“胡床”引出自然景色,营造出寒冷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行走的艰辛。接着“拄杖锥尖乱苏班”,用拄杖形象地表现出行走中的不易,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个人的渺小。

“天柱冈头行未刨”一句,透露出一种探索的精神,暗示着即便在尚未开发的地方,人们仍然愿意去追寻未知的美景。最后一句“相携更上一重山”,则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升华,强调了在艰难的旅途中,友谊的支持是多么的重要。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上真挚动人,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艺术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床脚底万峰寒:描绘了在胡床下寒冷的山峰,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拄杖锥尖乱苏班:生动地表现了行走的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天柱冈头行未刨:表示高山未被开发,暗示自然的原始和神秘。
  • 相携更上一重山: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人们在探索自然时的团结与互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感受相结合。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自然之美与珍视友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相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峰: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
  • :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感觉,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 天柱冈:代表高耸的山,有追求卓越的象征意义。
  • 重山:暗示着不断攀登的努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床”是什么?
    A. 一种床
    B. 一种座椅
    C. 一种工具
    答案:B

  2. “天柱冈”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然的壮丽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重山”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追求与努力
    B. 失落与孤独
    C. 快乐与幸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自然之美与田园生活的理想。
  • 杜甫《望岳》: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作品: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解读: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辛弃疾则是在壮丽景色中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