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玉隐趣图四咏 其四 竹涧亭》

时间: 2025-01-11 02:49:22

脩竹荫幽涧,筑亭留隐君。

隐君去已久,何人蹑清芬。

抚弦变新声,感慨万古情。

不识翁玉润,不识翁冰清。

烟林暮萧萧,风水秋泠泠。

故交难再得,兀肰空旧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脩竹荫幽涧,筑亭留隐君。
隐君去已久,何人蹑清芬。
抚弦变新声,感慨万古情。
不识翁玉润,不识翁冰清。
烟林暮萧萧,风水秋泠泠。
故交难再得,兀肰空旧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竹林幽静的山涧中,建造亭子以供隐士居住的场景。隐士已经离去很久,今天谁又能追寻那清新的气息呢?轻抚琴弦,音色变换,感慨自然与历史的情感。无法识别那位玉润的老者,也无法识别那位冰清的隐士。烟雾缭绕的树林在黄昏中显得萧条,风水在秋天显得凉意袭人。老朋友难以再相见,孤独的我只能在这空荡荡的旧亭里徘徊。

注释:

  • 脩竹:修长的竹子,形容竹林的茂密。
  • 隐君:隐士,指在山林中隐居的人。
  • 蹑清芬:追寻那清新的芳香。
  • 抚弦:弹拨琴弦,表达音乐的变化。
  • :老者,指隐士。
  • 玉润:形容老者的温润如玉。
  • 冰清:形容老者的清白如冰。
  • 故交:老朋友。
  • 兀肰:空寂无人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樵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描绘竹林、清泉、亭子等自然景观,呈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情感共鸣。开头两句以竹林和亭子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给人以宁静的感受。随着诗句的深入,隐士的离去引发了诗人的思索和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中“抚弦变新声”一句,不仅是对自然音乐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琴音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在此追忆与隐士的往昔,感慨万千。后面几句对“翁玉润”和“翁冰清”的提及,进一步引发了对隐士的思考,似乎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

最后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萧条景象,诗人对故交的思念愈发深沉,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失落。整首诗以清新优雅的笔触,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脩竹荫幽涧:描绘竹林的幽静环境。
  2. 筑亭留隐君:建造亭子供隐士居住,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隐君去已久:隐士离去的时间很长,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4. 何人蹑清芬:疑问句,探讨谁能再来追寻那清新的气息。
  5. 抚弦变新声:抚琴发出新的旋律,象征情感的流动。
  6. 感慨万古情:对历史的感慨,表达对岁月的思考。
  7. 不识翁玉润,不识翁冰清:对隐士的不识,象征对理想化人性的失落。
  8. 烟林暮萧萧,风水秋泠泠:黄昏中的孤寂,表现出一种凄凉。
  9. 故交难再得,兀肰空旧亭:对友人的怀念与失落,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润”“冰清”比喻隐士的品质,增加了诗的深度。
  • 拟人:烟林与风水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如“隐君去已久,何人蹑清芬”,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追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坚韧。
  • :隐逸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清芬:象征高洁的品德和追求。
  • :音乐的象征,代表情感的表达。
  • 烟林:象征淡淡的忧伤和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隐君去已久”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诗人
    • C) 老朋友
  2. “抚弦变新声”中“弦”指的是什么?

    • A) 弦乐器
    • B) 人的心情
    • C) 自然的声音
  3. 诗中表现孤独的意象是?

    • A) 竹
    • B) 烟林
    • C) 亭

答案

  1. A) 隐士
  2. A) 弦乐器
  3. B) 烟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月下独酌》:则通过饮酒表达孤独,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樵研究》

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胡伯玉隐趣图四咏 其四 竹涧亭》这首诗,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