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老堂堂日,诸贤得得来。
但令元气壮,患不塞尘开。
名大天难著,人亡首忍回。
东风好西去,吹泪到泉台。
白话文翻译:
一位老者在明亮的日子里,许多贤人都来拜访。
只要让他的精神焕发,怎么会担心尘埃不散开呢?
声名显赫的人,死去后怎能忍心回首?
东风正好从西边吹来,带着泪水飘到泉台。
注释:
- 堂堂日:形容光明正大的日子。
- 诸贤:众多的贤士、贤人。
- 元气壮:指精神状态良好、充满活力。
- 名大:声名显赫。
- 天难著:这里的“天”指的是名声,难以显著。
- 人亡首忍回:人死去后,回忆往事的痛苦。
- 东风好西去:东风带着温暖,向西方吹去。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到古代中国士人的价值观,强调名声和荣誉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对逝去者的怀念与惋惜,体现了士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为挽词,写于送别一位贤人或朋友,表达了对逝去者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虞丞相挽词三首》中的第三首,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逝去者的悼念。诗的开头“老堂堂日”,描绘了一幅明亮的画面,象征着生者的光辉与活力。在这光辉之下,众多的贤士聚集在一起,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接着,诗人强调了生者的元气与精神状态,显示了生死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提到“名大天难著”,表现了对名声的思考,暗示名声与生死的无常。最后,东风的意象则进一步加深了哀伤的氛围,带着泪水的东风仿佛在诉说着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明亮的日子与逝者的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主题。诗人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象征着生者的活力与精神。
- 第二联:强调只要精神饱满,就不必担心世俗的烦扰。
- 第三联:提到名声的难以捉摸,暗示人死后名声的无奈。
- 第四联:东风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风”比作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
- 拟人:将风拟人化,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提高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达了珍惜当下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阳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贤人:代表了才华与智慧,强调逝者的地位和影响力。
- 东风:传递情感,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堂堂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焦虑
D. 平静 -
“东风好西去”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未来
B. 生命
C. 忘却
D. 哀思
答案: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哀江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此诗与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生者的精神状态与逝者的影响,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感慨与对友人的哀悼。两者都体现了士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研究》
以上为对《虞丞相挽词三首 其三》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