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其七》

时间: 2025-01-27 03:58:42

生长吴侬不记春,乡音旋改踏京尘。

丫头小妓相偎坐,众里矜誇是北人。

意思解释

江南曲 其七

作者: 刘基 〔元代〕

原文展示:

生长吴侬不记春,乡音旋改踏京尘。
丫头小妓相偎坐,众里矜誇是北人。

白话文翻译:

我在吴地长大,已不再记得春天的感觉,
乡音渐渐改变,走在京城的尘土上。
那些妓女们相互依偎坐在一起,
在众人中间显得特别自豪,因为她们是北方人。

注释:

  • 吴侬:指江南地区的方言,形容江南人。
  • 京尘:指京城的尘土,象征着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
  • 丫头小妓:指年轻的妓女,体现了社会的某种风俗。
  • 北人:北方人,暗示与南方人的差异。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吴侬”和“北人”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南北方文化差异及地域情感。刘基作为元代文人,生于江南,对故乡的感情深厚,诗中隐含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北方文化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士俊,号静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涉及江南的风土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身在繁华的京城,感受到乡音的渐变与文化的差异,反映出个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新环境的适应。

诗歌鉴赏:

《江南曲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北方文化的观察。诗人在开头写道“生长吴侬不记春”,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渐渐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音也逐渐改变,暗示着人与环境的关系。接着,诗人观察到在京城的妓女们,虽然身处异乡,却因身份的不同而显得自信与骄傲。这里的“众里矜誇是北人”不仅反映了妓女的自豪感,也隐含了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敏感与思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个人与社会、乡土与异乡之间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长吴侬不记春:强调诗人出身于江南,然而对春天的记忆已然模糊,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淡化。
  • 乡音旋改踏京尘:乡音的改变象征着文化的适应与融合,而“踏京尘”则体现了身处熙攘都市的无奈与疏离。
  • 丫头小妓相偎坐:描绘妓女们的亲密关系,反映出社会风俗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 众里矜誇是北人:揭示了北方人与南方人的身份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优越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吴侬与北人,故乡与异乡的对比,突显文化差异。
  • 象征: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故乡的记忆,而京尘则象征着繁华与陌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感慨,反映了文化适应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挣扎与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侬:象征着江南文化与乡愁。
  • 京尘:象征着北方的繁华与冷漠。
  • 丫头小妓:代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依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侬”指代哪个地区的方言?

    • A. 北方
    • B. 西南
    • C. 江南
    • D. 东北
  2. 诗人对京城的感觉是什么?

    • A. 亲切
    • B. 疏离
    • C. 熟悉
    • D. 迷恋

答案

  1. C. 江南
  2. B. 疏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而刘基则关注于个体在文化交融中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表达。这种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