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
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
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白话文翻译:
在宫外细腰的地方,正下着清明的细雨。
在云阳台上,烟雾缭绕,宛如细丝。
云雨笼罩了巫山,流浪的人依然未归。
谁能理解我的心意?只好遣人送来双壶酒。
这酒不是新酿的,正如周郎那位旧情人。
注释:
- 细腰:指女子的纤细腰身,常用以形容美人的身姿。
- 清明:指清明节,春暖花开的时节。
- 云阳台:云雾缭绕的阳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巫山:巫山是历史上著名的山脉,常用以寄托离愁别绪。
- 阿谁:古代汉语中的“谁”。
- 解遣双壶至:指遣人送酒,双壶指两壶酒。
- 白头新:指新欢或新的人情。
- 周郎:指周瑜,古代著名的人物,常与美人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词人。其诗风豪放清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菩萨蛮》这首词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雨绵绵之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细雨与云雾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流浪者的思念和心中无法言说的情感。
诗歌鉴赏:
《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词作。词的开头以“细腰宫外清明雨”引入,营造出一种细腻而温柔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春雨的轻柔和清新。接着“云阳台上烟如缕”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烟雾缭绕的美景之中。
“云雨暗巫山”一句不仅描绘了巫山的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流人未还,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情感愈加浓厚。“阿谁知此意”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诗人渴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却又感到无奈与失落。
最后两句“解遣双壶至。不是白头新”,则是对旧情的回味。双壶酒的遣送,仿佛是对过往情感的一种寄托,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腰宫外清明雨:细腰的女子在宫外,正值清明时节,细雨轻轻洒落,渲染了温柔的氛围。
- 云阳台上烟如缕:在云雾缭绕的阳台,烟雾细如丝线,增添了神秘感。
- 云雨暗巫山:云雨笼罩着巫山,暗示着离愁和忧虑。
- 流人殊未还:流浪的人至今未归,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挂念。
- 阿谁知此意: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流露孤独感。
- 解遣双壶至:只好遣人送来两壶酒,以解心中愁苦。
- 不是白头新:这酒并非新酿,暗示着对旧情的缅怀。
- 周郎旧可人:提及周郎,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雾比作细丝,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阿谁”表达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真挚的情感流露,探讨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表达了对旧情与美好回忆的追怀,体现了人的情感在自然景色中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腰: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清明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云阳台:象征着高远的情怀与思念。
- 巫山:象征着离愁别绪。
- 双壶酒:象征着对旧情的追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腰”指的是什么? A. 男子
B. 女子
C. 动物
答案:B -
“云雨暗巫山”中的“巫山”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离愁
C. 快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周郎”是谁? A. 周瑜
B. 诸葛亮
C. 刘备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与《菩萨蛮》均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但《如梦令》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感伤,而《菩萨蛮》则通过自然景色描绘出深厚的思念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词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