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诗社诸兄同游平谷》
时间: 2025-02-04 15:44: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诗社诸兄同游平谷》
作者: 张力夫
野径相邀半日欢,
春初雪后尚馀寒。
遥天丫髻峰无赖,
太古灵岩道可观。
惊劫火,步颓垣。
仙人未许卧东山。
何堪惬我浮生意,
携得狂朋怪侣还。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小路上相约,享受这半日的欢乐,
春天刚开始,雪后仍然留有寒意。
远处的丫髻峰看似无情,
然而太古的灵岩美景却令人陶醉。
惊动了火灾,步行在破败的墙边。
仙人并不允许我在东山安卧。
我何以能满足这浮生的情怀,
只能带着狂热的朋友和奇怪的伙伴归来。
注释:
- 野径:指乡间的小路。
- 丫髻峰:山峰的形状像女子的发髻,形象生动。
- 灵岩:指古老的岩石,寓意奇特的景致。
- 惊劫火:可能指意外的火灾,令人不安。
- 颓垣:指破旧的墙壁,象征衰败。
- 仙人:指道家的神仙,象征追求超脱的理想。
- 浮生意:浮生指短暂的生命,意指生活的情趣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力夫,生于20世纪的中国当代诗人,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音律和意象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常与自然、人生哲理相结合,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精神。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季,作者与朋友们同游平谷,反映了他们在春寒料峭之时的游玩情景。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描绘春游的诗,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在诗中,作者以“野径相邀半日欢”开篇,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提到“春初雪后尚馀寒”,将春天的寒意与游玩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难得的欢乐。
“遥天丫髻峰无赖,太古灵岩道可观”,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奇特,作者从中感受到一种美的力量。后半部分,“惊劫火,步颓垣”则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诗人感叹“何堪惬我浮生意,携得狂朋怪侣还”,体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他洒脱而又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径相邀半日欢:自然的乡间小路,朋友相约共度快乐时光。
- 春初雪后尚馀寒:春天虽然来临,但寒意仍在,反映出季节的变化。
- 遥天丫髻峰无赖:远处的山峰形状独特,似乎有些无情。
- 太古灵岩道可观:古老的岩石景色令人赞叹,体现出自然的美。
- 惊劫火,步颓垣:生活中经历的挫折与困境,暗示不安。
- 仙人未许卧东山:道家的神仙不允许我安逸,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 何堪惬我浮生意:对短暂人生的感慨,渴望生活的意义。
- 携得狂朋怪侣还:与朋友们的相聚,尽管奇特却充满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丫髻峰”比作女子的发髻,形象生动。
- 对仗:如“惊劫火,步颓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山峰“无赖”的性格,增加趣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轻松而深邃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径:象征自由与自然。
- 丫髻峰:代表美与神秘。
- 灵岩:象征古老的智慧与自然的魅力。
- 颓垣:象征衰败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丫髻峰”象征什么? A. 美与神秘
B. 无情与荒凉
C. 友谊与快乐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生命的无常与珍惜
B. 自然的壮丽景色
C. 对友谊的冷漠 -
“何堪惬我浮生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短暂生命的感慨
C. 对朋友的依赖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杜甫的《春望》则反映了对国事的忧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当代诗人张力夫的作品分析》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