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镇对月感怀》

时间: 2025-01-10 23:12:07

迢迢数百里,渺与故乡隔。

已作江北人,仍看江南月。

彼美居一方,乱后无消息。

共此婵娟明,恨少双飞翼。

愁随落叶添,心共孤鸿灭。

相思复相思,徘徊泪盈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迢迢数百里,渺与故乡隔。
已作江北人,仍看江南月。
彼美居一方,乱后无消息。
共此婵娟明,恨少双飞翼。
愁随落叶添,心共孤鸿灭。
相思复相思,徘徊泪盈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之情。诗人身在江北,却遥望江南的明月,感受到与故乡的巨大距离。虽然已经成为江北的人,心中依旧挂念着江南。因战乱而失去联系的那位美人,令他更加感到相思的苦涩。他与月亮同在,却恨不能与心爱的人双双飞翔。忧愁如落叶般增加,孤独的心情与孤鸿的悲鸣相伴。思念不断回旋,泪水在心中涌动。

注释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形容距离遥远、模糊。
  • 江北/江南:指长江两岸的地域,象征作者的故乡与现在的居所。
  • 婵娟:指月亮,古人常用来形容其美丽。
  • 双飞翼:比喻双双相伴,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 孤鸿:指孤独的鸿雁,常用来表现思念和孤独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士怡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江南,后因战乱迁居江北。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多描绘离别、思乡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因战乱与故乡和爱人失去联系,产生了深刻的思乡之情与孤独感。月亮成为连接他与故乡情感的纽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月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开篇的“迢迢数百里”立刻为读者营造出一种遥远的距离感,诗人已身处江北,但心中仍旧挂念着江南的故乡和心爱的人。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还提到因战乱而失去联系的爱人,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更加沉重。

在描写月亮时,诗人使用了“共此婵娟明”,展现了他与爱人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共鸣,但又因“恨少双飞翼”而感到无奈和遗憾。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无力与惆怅。最后几句中,愁苦与思念交织,诗人用“泪盈臆”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悲伤,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迢迢数百里:描绘距离远,生动地表现出与故乡的疏离感。
  • 渺与故乡隔:强调了故乡的遥远和与之相隔的渺小感。
  • 已作江北人:表明身份的转变,心中依然留恋故土。
  • 仍看江南月:通过月亮连接故乡的情感。
  • 彼美居一方:提到爱人所在的地方,突显思念的对象。
  • 乱后无消息:指战乱后的失联,抒发无奈和悲伤。
  • 共此婵娟明:表明在同一轮月亮下的情感共鸣。
  • 恨少双飞翼:表达对无法与爱人相伴的遗憾。
  • 愁随落叶添:用秋叶的凋零象征愁苦的增加。
  • 心共孤鸿灭:孤独的心情如同孤鸿的悲鸣,感情更加深沉。
  • 相思复相思:思念不断回旋,愁苦难以释怀。
  • 徘徊泪盈臆:最后以泪水收尾,传达出深切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江北人”与“江南月”,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愁随落叶添”赋予愁苦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思乡与相思,诗人通过对月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爱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连接心灵与故乡。
  • 落叶:象征愁苦与时间流逝,表达心中渐增的忧伤。
  • 孤鸿:象征孤独的情感,反映思念的深切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身处哪个地方?

    • A. 江南
    • B. 江北
    • C. 江中
    • D. 不确定
  2.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 A. 明月
    • B. 爱人
    • C. 贫困
    • D. 战乱
  3. 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感情是:

    • A. 忘记
    • B. 思念
    • C. 恨
    • D. 愉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月夜忆舍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三多镇对月感怀》: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三多镇对月感怀》则更为细腻,融入了对爱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