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时间: 2025-01-22 02:53:19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乞桃栽一百根,
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
濯锦江边未满园。

白话文翻译:

我恳求赠送一百棵桃树,
在春天之前送到浣花村。
虽然河阳县的桃树数量不少,
但濯锦江边的桃花园仍未满园。

注释:

  • 奉乞:恳请、请求的意思。
  • 桃栽:桃树的种植,指桃树苗。
  • 浣花村:一个特定的村名,可能与诗人生活的环境有关。
  • 河阳县:当时的一个行政区划,指现今的一个地方。
  • 濯锦江:指一条河流,可能用于洗涤丝绸等物,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
  • 未满园:形容园中桃树数量不够,表达对桃树的渴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美丽和爱情相联系。浣花村作为诗中提到的目的地,可能暗示着一种田园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风格深沉而富有情感,关注社会民生,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诗人渴望在浣花村的桃花下找到一丝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杜甫的这首《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通过对桃树的请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桃树不仅是春天的象征,还是生命和希望的代表。诗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显得尤为真切。

诗的开头“奉乞桃栽一百根”,可以看作是对美好生活的直接追求,桃树的栽种不仅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接着,诗人提到“春前为送浣花村”,表现出诗人渴望在春天的温暖中,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地方。浣花村作为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承载着诗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尽管河阳县的桃树很多,但濯锦江边仍然显得空旷,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期待。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奉乞桃栽一百根:开篇以请求桃树的方式,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 春前为送浣花村: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指向了春天即将到来。
  • 河阳县里虽无数:承认河阳县的桃树数量之多,显示出一种对繁华的了解。
  • 濯锦江边未满园:用“未满园”表达了一种遗憾,尽管有很多桃树,但依然不够,暗示对生活的美好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桃树象征着春天和希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桃树象征着生机与美好生活的期盼。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示了杜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春天、生命与美好。
  • 浣花村:代表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
  • 河阳:现实的繁华与喧嚣,作为背景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甫在诗中请求赠送多少棵桃树?

    • A) 50
    • B) 100
    • C) 200
  2. 诗中提到的“浣花村”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都市
    • B) 理想的田园生活
    • C) 战乱之地
  3. “河阳县里虽无数”中的“无数”指的是什么?

    • A) 桃树数量之多
    • B) 战争的伤亡
    • C) 人口的繁多

答案:

  1. B) 100
  2. B) 理想的田园生活
  3. A) 桃树数量之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杜甫的诗更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与社会背景,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豪情与自由。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