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
时间: 2025-04-27 06:3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所思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
谪官樽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
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
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
好过瞿塘滟滪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荆州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回忆起醉酒的司马,感慨自己作为谪官的孤独,酒杯常常打开。九江的日落时分,不知要醒来时身处何方,曾经在观头睡去的次数也不计其数。可怜的是,心中所怀的思念向人倾诉无门,想要询问平安却没有人来传递消息。于是,泪水顺着锦水流下,宁愿这样也好过在瞿塘的滟滪堆中。
注释:
- 荆州:历史上著名的地名,杜甫曾在此地任职。
- 司马:可能指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或是指代任职的官员。
- 谪官:指被贬官职的官员。
- 九江:长江的一部分,风景如画的地方。
- 一柱观:指一种观景的地方,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点。
- 锦水:美丽的水流,象征诗人的情感寄托。
- 瞿塘滟滪堆:指长江中的滩涂,暗示波澜起伏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诗风沉郁,作品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动荡。他被誉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所思》创作于杜甫被贬的时期,诗人在艰难的生活中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受着孤独与无奈,诗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所思》是一首深情的怀旧之作,展现了杜甫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全诗通过对荆州、九江等地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无限怀念。首句“苦忆荆州醉司马”便是情感的引子,诗人以“苦忆”开篇,直接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展现出来。而“谪官樽酒定常开”则揭示了他身为谪官的无奈与孤独,酒成为他寄托情感的唯一寄托。
接下来的“九江日落醒何处”,更是将思绪推向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日落象征着失去光明与希望的无奈。诗人又提到“一柱观头眠几回”,反复的睡眠象征着他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不舍。
后半部分的情感越发浓烈,诗人感叹“可怜怀抱向人尽”,面对无尽的思念与孤独,他渴望与人交流却又无从诉说。而“故凭锦水将双泪”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他内心的悲伤与惆怅,锦水的美丽与双泪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故乡及往昔的怀念,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忆荆州醉司马: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苦苦回忆,荆州作为思念的地方,醉酒的司马可能指代某个友人的欢乐时光。
- 谪官樽酒定常开:作为被贬的官员,唯有酒杯常常开启,寄托孤独与无奈。
- 九江日落醒何处:日落时分,诗人迷茫于将来的去向,暗示对未来的无助感。
- 一柱观头眠几回:在观头的睡眠,暗示对过去的怀念与归属感。
- 可怜怀抱向人尽:感叹情感无处倾诉,怀抱的思念无处寄托。
- 欲问平安无使来:想要询问故人的安好,却无人传递消息,愈加孤独。
- 故凭锦水将双泪:泪水与美丽的水流形成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悲伤情感。
- 好过瞿塘滟滪堆:宁愿在锦水流泪,也不想在滩涂中沉没,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锦水”和“瞿塘滟滪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泪水与水流相联系,生动地描绘情感。
- 排比:在描述孤独时使用的多重否定,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杜甫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作为谪官的无奈与苦楚。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深刻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荆州:象征着友谊与美好回忆的地方。
- 酒:暗示孤独和对往昔欢乐的寄托。
- 日落:象征失去与迷茫。
- 锦水:美丽而又充满悲伤的情感寄托。
- 滟滪堆: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地名是?
- A. 长安
- B. 荆州
- C. 洛阳
- D. 成都
-
诗中“可怜怀抱向人尽”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幸福
-
“一柱观头眠几回”中的“一柱”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高山
- B. 一根柱子
- C. 一种观景的地方
- D. 一条河流
答案:
- B. 荆州
- B. 无奈
- C. 一种观景的地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所思》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痛,背景更为沉重;王维则多了一份淡雅与恬静,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感受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