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枝赠李侍御》

时间: 2025-01-11 15:51:51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意思解释

听竹枝赠李侍御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巴童巫女竹枝歌,
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
长闻教我复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巴东的童子和巫女唱着竹枝歌,心中怨恨的人究竟是谁呢?我暂时听了这歌,虽然感到怅然,但又想问你,长久地听下去,我该如何是好呢?

注释:

  • 巴童:指巴东地区的少年,巴东在今天的重庆一带。
  • 巫女:专门负责宗教活动的女性,多与神灵沟通。
  • 竹枝歌: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谣,通常乐曲轻快,歌词简单。
  • 懊恼:指心中不快或烦恼。
  • 怨咽:指怨恨或悲伤的声音。
  • 暂听:暂时听到。
  • 教我复如何:教我该怎么办。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巴童巫女”,反映了当时巴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巫女在古代多与神灵沟通,歌声则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关注民生,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与李侍御的交往期间,通过竹枝歌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巴东地区的民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描绘了童子与巫女在歌唱,营造了一种轻松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诗人以“怨咽”引入对情感的思索,表达了对人世间愁苦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发出了对未来的困惑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种种困惑时的无助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巴童巫女竹枝歌”:描绘了巴东的民俗,展示了民歌的魅力。
    • 第二联:“懊恼何人怨咽多”:诗人反思,内心的怨恨究竟来自于谁,表达了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第三联:“暂听遣君犹怅望”:虽然暂时听到了这歌,但心中仍然感到惆怅,暗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把握的无奈。
    • 第四联:“长闻教我复如何”:长久地听下去,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种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情感的表达如同人对待事物的思考,增添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巴童巫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情感的思索与无奈,反映了人世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巴童:象征青春与自由。
    • 巫女:代表神秘与不可知的力量。
    • 竹枝歌:象征民间文化与生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巴童巫女唱的是哪种歌?

    • A. 竹枝歌
    • B. 高山流水
    • C. 离骚
  2. 诗中“懊恼何人怨咽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悦
    • B. 无奈
    • C. 忧伤
  3. 诗人最后的问题是?

    • A. 你在何处?
    • B. 我该如何面对?
    • C. 何时再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听竹枝赠李侍御》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注重于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色,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