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甫的《晓望白帝城盐山》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
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日出清江望,暄和散旅愁。
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白话文翻译:
我缓缓地走着,拄着手杖,仰望着白帝城的山头。
翠绿的山峰深邃而陡峭,红色的楼阁在远处相连。
清晨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温暖的气息驱散了旅途的愁苦。
在春天的城市中看见松树和雪花,我开始考虑乘船回家。
注释:
- 徐步:慢慢地走。
- 班杖:手杖。
- 仰:仰望,抬头看。
- 翠深:形容山色深绿。
- 断壁:指陡峭的山壁。
- 飞楼:高耸的楼阁。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暄和:温暖和煦。
- 旅愁:旅途中的忧愁。
- 松雪:意指春城中的松树和雪的结合,表现春雪的意境。
- 进归舟:准备乘船回家。
典故解析:
“白帝城”是位于四川境内的一个重要地名,历史上曾是蜀汉的都城,主要与刘备、诸葛亮等蜀汉历史人物相关。诗中“晓望白帝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诗圣”。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困苦,但他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
创作背景:
《晓望白帝城盐山》作于杜甫晚年,诗人在白帝城(今重庆市)流亡期间创作,表现了他对美丽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白帝城成为他思念故乡和理想生活的象征。
诗歌鉴赏:
《晓望白帝城盐山》展现了杜甫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诗人以“徐步移班杖”描述自己的行走,透出一股沉重与无奈。他仰望白帝城,象征着对于往日美好生活的追忆。接着,诗中“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描绘了白帝城的壮丽景色,色彩鲜明,生动活泼,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随着“日出清江望”的描写,诗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旅途的愁苦得以缓解,展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最后两句中的“春城见松雪”,则将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余寒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春城)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刻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徐步移班杖:表现诗人缓慢的步伐,暗示心情沉重。
- 看山仰白头:仰望白帝城,象征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 翠深开断壁:描绘翠绿的山峰,展现大自然的壮丽。
- 红远结飞楼:高远的楼阁与红色的色彩,生动形象。
- 日出清江望:晨曦照耀江面,温暖而宁静。
- 暄和散旅愁:温暖的气候使旅途的疲惫与忧虑得以消散。
- 春城见松雪:春天的松树与雪花,寓意新生与希望。
- 始拟进归舟:表达了诗人回家的念头,情感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城见松雪”,将春天与雪相结合,形成独特意象。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翠深”、“红远”,通过颜色的对比表现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杜甫在动荡中的无奈与希望,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白帝城:象征着历史与文化,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 翠深: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 红远: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清江:象征宁静与安详。
- 松雪:象征着春天的复苏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晓望白帝城盐山》描述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白帝城
- C. 洛阳
-
诗中提到“徐步移班杖”,表示诗人是如何行走的?
- A. 快速
- B. 缓慢
- C. 跳跃
-
诗中“春城见松雪”意指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晓望白帝城盐山》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杜甫更多地融入了忧伤与思乡的情感,而王之涣则表现出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