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螺岩》
时间: 2025-01-27 03:29: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截断云根路欲穷,层峦步步入寒空。
百年踪迹登临外,万里关河指顾中。
阳雁叫霜过北浦,晓梅含蕊候春风。
杖头到处谁今古,云月溪山各异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海螺岩的景象:
云根的道路似乎要被截断,层层山峦逐渐进入寒冷的天空。
在百年的行迹中,我站在高处,俯瞰万里河山。
阳光下,雁声在霜冻后的北岸回荡,清晨的梅花含苞待放,期待着春风的到来。
在这里,我手杖撑地,回望古今,云、月、溪、山的景色各有不同,却又是如此相似。
注释
字词注释
- 截断:切断、阻断。
- 云根:云的根基,指山间的云雾。
- 层峦:重叠的山峰。
- 踪迹:行踪、足迹。
- 关河:山川河流。
- 阳雁:阳光下的雁群。
- 北浦:北边的水岸。
- 晓梅:清晨的梅花。
- 杖头:手杖的顶端,指代诗人持杖的姿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百年踪迹”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诗中“阳雁”、“晓梅”常常被文人用来象征自然的变化以及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壁,明代诗人,出身文士之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登临海螺岩之际,作者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渺小,因而激发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思。
诗歌鉴赏
《登海螺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幽美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两句以“云根”和“层峦”描绘出一种高远的境界,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在这里,诗人不仅是在欣赏自然,更是在与历史对话,思考自己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
“百年踪迹”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在高处俯瞰万里河山,仿佛在回溯自己的生命旅程;而“阳雁”与“晓梅”的描写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最后一句“杖头到处谁今古”,则是一种对古今景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虽是不同的时代,却有共通之处。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崇敬,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截断云根路欲穷:描述了山路被云雾遮断,似乎要走到尽头,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层峦步步入寒空:层层山峦在逐渐升高,似乎进入了寒冷的天空。
- 百年踪迹登临外:诗人站在高处回望,思考自己的行踪与历史。
- 万里关河指顾中:俯瞰万里河山,指引着思绪的延展。
- 阳雁叫霜过北浦:阳光下雁群在霜冻的北岸鸣叫,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 晓梅含蕊候春风:清晨的梅花等待春风,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杖头到处谁今古:手杖支撑,诗人沉思古今。
- 云月溪山各异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反映了人生哲理。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阳雁”、“晓梅”赋予自然以生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截断”、“层峦”等词汇的运用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营造了壮阔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根:象征艰难的旅程与未知的前方。
- 层峦:代表高远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 阳雁:象征生命的旅程与归属。
- 晓梅:代表希望与新生。
- 杖头:象征诗人的行走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雁”象征什么?
A. 归属
B. 孤独
C. 旅行
D. 死亡 -
诗的主要主题是?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的感悟
C. 对社会的批判
D. 对战争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杖头”意指什么?
A. 休息
B. 旅行的工具
C. 思考的状态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表达人生感悟的作品。
- 李白《庐山谣》:以高山为背景,思考人生与历史。
诗词对比
对比释今壁的《登海螺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着重于对高远的景致及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偏向于对安静生活的享受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