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省闱锁宿十月三日夜月独酌》

时间: 2025-01-11 08:11:51

霜月铺角滟瓦沟,忆曾尽醉作中秋。

侵天围棘孤吟夜,且著红炉为暖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又省闱锁宿十月三日夜月独酌

作者: 程公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霜月铺角滟瓦沟,忆曾尽醉作中秋。
侵天围棘孤吟夜,且著红炉为暖愁。


白话文翻译:

霜冷的月光洒在瓦沟上,想起往年中秋的醉酒时光。
夜深人静,四周被荆棘围绕,我独自吟唱。
不如点燃红炉来驱散心中的愁苦。


注释:

  • 霜月:指十月的月亮,通常在这个时候,天气转凉,霜冻开始出现。
  • 滟瓦沟:指闪闪发光的瓦沟,描绘出月光照在瓦沟上的美丽景象。
  • 尽醉作中秋:回忆过去中秋节的欢愉,尽情喝酒,享受节日的快乐。
  • 侵天围棘:形容夜色深沉,周围被荆棘包围,显得孤寂。
  • 红炉:指火炉,红色的火焰象征温暖与生命。

典故解析:

  • 中秋: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乡。
  • 荆棘:象征着生活中的艰难与困苦,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的围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公许,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十月,诗人身处省闱,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愁苦,借助月光与火炉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霜月的美丽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以“霜月铺角滟瓦沟”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静谧的氛围,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接着,诗人回忆起中秋的欢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他如今的孤寂与愁苦。夜深人静,诗人被荆棘围绕,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困境。最后一句“且著红炉为暖愁”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达,通过点燃红炉来驱散内心的寒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凄美的韵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月铺角滟瓦沟:描绘月光照耀下的瓦沟,暗示夜晚的寒冷与美丽。
  2. 忆曾尽醉作中秋:回忆往年中秋的欢乐,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侵天围棘孤吟夜:夜晚深沉,荆棘围绕,象征孤独与困境。
  4. 且著红炉为暖愁:通过点燃火炉来温暖自己,象征内心对温暖与安慰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冬夜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进行对比。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孤独与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孤寂的感慨,体现了深沉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寒冷与清冷的美,暗示孤独。
  • 红炉:象征温暖与希望,体现诗人的内心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霜月”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人通过点燃__来驱散内心的愁苦。

  3. 判断题:诗人回忆中秋时光是因为他感到快乐。 (对/错)

答案:

  1. c) 秋天
  2. 红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在月夜下的孤独与饮酒的愉悦,但更多地流露出洒脱与豪放的个性;而程公许的诗则更显得细腻与沉郁,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