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时间: 2025-01-25 23:13:40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白话文翻译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像三千个儿郎般奔腾,
彩色的船只划桨,迎着初升的阳光。
江水喧闹,鼓声震天,鱼鳞般的甲胄在水面翻动,
三十六条龙船紧随浪涛,飞速前行。
灵均昔日投身湘水而死,
他的灵魂千古沉没在湘江之中。
日暮时分,绿草斜映烟雾,
悠远的笛声传来,令人忧伤的江鬼在哀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雷奔电逝:形容雷声和闪电的迅速、猛烈。
  • 三千儿:指众多的年轻人或勇士。
  • 彩舟: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 画楫:形容划船的动作优美。
  • 喧江雷鼓:形容江面热闹的景象,像雷鸣一样的鼓声。
  • 灵均:指屈原,古代诗人,因投江而死。
  • 湘水:指湘江,屈原投江的地方。
  • 愁江鬼:指江中的鬼魂,带有对灵魂的哀思。

典故解析:

  • 灵均投湘:指屈原因政治失意,投江自尽的故事,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个人的悲剧。
  • 江鬼:表达了对逝去灵魂的怀念,体现出古人对生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端午节竞渡时,借助龙舟赛的热闹气氛,抒发了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追思,体现了对屈原的敬仰与悼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竞渡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江河景象,同时通过对屈原投湘的追忆,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生命的感慨。首句“雷奔电逝三千儿”,以雷电交加的景象引入,生动展现了竞渡的激烈场面;接着“彩舟画楫射初晖”,展现出船只在晨光中的绚丽,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喧闹的江面与飞驰的龙船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竞争的紧张气氛与团结拼搏的精神。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屈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灵均昔日投湘死”的追忆,表达了对伟大灵魂的哀悼与怀念,表现出古代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的尊重。最后一句“笛声幽远愁江鬼”,则将情感推向高峰,笛声的悠远与江鬼的愁苦交织在一起,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雷奔电逝三千儿:雷声与电光交错,形象地描绘出如同三千勇士竞渡的景象,表现出激烈的气氛。
  • 彩舟画楫射初晖:彩色的船只在晨光中划动,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喧江雷鼓鳞甲动:喧嚣的江面,鼓声和鱼鳞般的甲胄交错,描绘出竞渡的热烈场景。
  • 三十六龙衔浪飞:三十六条龙船如飞而过,展现出力量和速度。
  • 灵均昔日投湘死:提到屈原的投江,自然引发对他灵魂的思考。
  • 千古沉魂在湘水:屈原的灵魂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绿草斜烟日暮时:描绘日暮时分的宁静景象,带有一丝忧伤。
  • 笛声幽远愁江鬼:笛声的悠远与江鬼的愁苦呼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竞渡比作雷电,生动形象。
  • 拟人:笛声与江鬼的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雷奔电逝”“彩舟画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竞渡的场景和对屈原的追忆,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河: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龙舟:代表着勇士的精神与团结。
  • 笛声:传达出一种幽远的思念与哀伤。
  • 灵魂:象征着对逝去者的怀念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群玉
    • C. 白居易
  2. “灵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司马迁
    • B. 屈原
    • C. 李白
  3. 诗中提到的“江鬼”主要代表什么?

    • A. 逝去的灵魂
    • B. 水中的鱼
    • C. 船上的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群玉: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表现出奔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热爱,而李群玉则在《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中结合历史与现实,表达对灵魂的深思与敬仰。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李白更为洒脱,李群玉则更显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