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黄渡》
时间: 2025-01-27 03:09: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孙黄渡
作者:范成大 〔宋代〕
舍舟从陆更间关,
径仄仍荒亦未乾。
棘刺近人牢闭眼,
泥涂兀马紧扶鞍。
茶山盗薮路程恶,
麦垄人家怀抱宽。
担仆舆夫尽劬瘁,
病翁那得更加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放弃了船,转而走上陆地,关口的路途更为迂回;
小路狭窄且荒凉,雨水未干。
荆棘刺人,行路的人不得不紧闭双眼;
泥泞中马儿在挣扎,我只得紧握鞍子来稳住它。
茶山和盗匪的巢穴,路途艰辛而恶劣;
麦田旁的人家,怀抱宽广却无路可走。
担子和轿子上的人都在辛苦劳作;
病老头又怎么能得到更多的食物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舍舟:放弃乘船,改为步行。
- 间关:比喻路途艰难,关口众多。
- 径仄:小路狭窄。
- 牢闭眼:因荆棘刺人而闭上眼睛。
- 泥涂:泥泞的道路。
- 兀马:形容马在泥中挣扎的样子。
- 茶山:种茶的山地。
- 盗薮:盗匪的巢穴。
- 担仆舆夫:担负重物的仆人和轿夫。
- 病翁:生病的老人。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劳苦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吴郡人,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生活的困苦,可能写于范成大出游或旅途之际,感受到行路艰辛,写作意在抒发对民生苦难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孙黄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人们的劳苦,展现了范成大对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关注。开头几句通过“舍舟从陆”描绘出旅途的转变,从水路的安逸转为陆地的艰难,给人一种骤然降温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径仄仍荒亦未干”描绘出小路的狭窄与荒凉,似乎在暗示着归途的曲折和艰难。
荆棘与泥泞的意象,愈加突显出行路人的无奈与痛苦。“棘刺近人牢闭眼”,形象地描绘了行路人因荆棘而疼痛的情景,暗示了人生路途的艰辛与艰难。接下来,诗人提到茶山与盗匪,表现出社会的不安定与危险,使得整个旅途的氛围愈加沉重。
后面的“担仆舆夫尽劬瘁,病翁那得更加餐”则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人们苦难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对小景的细腻描绘,折射出了宏大的社会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舍舟从陆更间关:放弃船只,改为陆行,路途更加曲折。
- 径仄仍荒亦未乾:小路狭窄且荒凉,雨水尚未干涸,暗示艰辛。
- 棘刺近人牢闭眼:荆棘刺人,行者不得不闭上眼睛,象征痛苦。
- 泥涂兀马紧扶鞍:泥泞的路上,马儿挣扎,我紧握鞍子以保持平衡。
- 茶山盗薮路程恶:茶山边的盗匪巢穴,路途艰难,反映社会动荡。
- 麦垄人家怀抱宽:麦田旁的人家虽大,但无力自保,暗示社会贫困。
- 担仆舆夫尽劬瘁:担负重物的仆人和轿夫都在辛苦劳作,表现劳动的艰辛。
- 病翁那得更加餐:生病的老人更难以得到食物,反映社会对弱者的漠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担仆舆夫尽劬瘁,病翁那得更加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棘刺”比喻生活的困扰与痛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关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生活的苦难,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安逸与安全的生活。
- 陆:象征着艰难的现实。
- 荆棘:象征生活中的痛苦与挫折。
- 泥涂:象征艰难险阻的道路。
- 茶山:象征着社会的不安定。
- 病翁:象征着社会弱势群体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旅行的快乐
B. 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C. 描绘自然景色
D. 对恋爱的思考 -
诗中提到的“棘刺”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人生的困扰
C. 自然的美丽
D. 友谊的长久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类人群的关注?
A. 贵族
B. 学者
C. 劳动者与弱者
D. 商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作者:杜甫
- 《登高》 作者: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双方都描绘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但范成大的作品更细腻地关注了个体的经历与感受,而杜甫则更强调了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