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门 五 万户千门尽劫灰,吴姬含笑踏青来。 今日已无天下色,莫牵麋鹿上苏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千家万户都化为了灰烬,吴地的女子却面带笑容踏青而来。如今已没有天下最美的景色,不要再牵着麋鹿登上苏州的台榭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户千门:形容房屋众多。
- 尽劫灰:全部化为灰烬,比喻战乱后的废墟。
- 吴姬:吴地的女子。
- 含笑:面带笑容。
- 踏青:春天郊游。
- 天下色:天下最美的景色。
- 莫牵麋鹿:不要牵着麋鹿。
- 上苏台:登上苏州的台榭。
典故解析:
- 莫牵麋鹿上苏台:这里可能暗指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再追求过去的繁华。苏台指苏州的台榭,曾是繁华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翻译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此诗创作于近代,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景象和个人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战乱之后,诗人通过描绘战后的废墟和吴地女子的笑容,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战乱后的废墟和吴地女子的笑容,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感慨。首句“万户千门尽劫灰”描绘了战乱后的惨状,而次句“吴姬含笑踏青来”则以女子的笑容反衬出这种惨状,形成强烈的对比。末句“今日已无天下色,莫牵麋鹿上苏台”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近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万户千门尽劫灰”:描绘了战乱后的废墟,通过“万户千门”和“尽劫灰”的对比,突出了战乱的惨烈。
- 次句“吴姬含笑踏青来”:以女子的笑容反衬出战后的惨状,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末句“今日已无天下色,莫牵麋鹿上苏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战乱后的废墟和女子的笑容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感慨。
- 象征:“莫牵麋鹿上苏台”象征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再追求过去的繁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后废墟和女子笑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过去繁华的怀念,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户千门:房屋众多,象征繁华。
- 尽劫灰:全部化为灰烬,象征战乱后的废墟。
- 吴姬:吴地的女子,象征生活的乐观态度。
- 踏青:春天郊游,象征对生活的热爱。
- 天下色:天下最美的景色,象征过去的繁华。
- 莫牵麋鹿:不要牵着麋鹿,象征不要重蹈覆辙。
- 上苏台:登上苏州的台榭,象征追求过去的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户千门尽劫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战乱后的废墟 B. 春天的美景 C. 繁华的都市 D. 平静的乡村
-
诗中“吴姬含笑踏青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愤怒 C. 乐观 D. 无奈
-
诗中“今日已无天下色,莫牵麋鹿上苏台”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苏曼殊《吴门 五》:两者都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而苏曼殊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近代诗歌选》:收录了近代诗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近代诗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