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
时间: 2025-01-27 05:1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 卢仝 〔唐代〕
淮上客情殊冷落,蛮方春早客何如。 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 南方山水生时兴,教有新诗得寄余。 路带长安迢递急,多应不逐使君书。
白话文翻译:
在淮河上游的客人们心情特别冷落,南方的春天来得早,客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不要说没有信使来传递相思之情,在回雁峰前正好可以寄信。 南方的山水景色激发了创作灵感,让我有了新诗可以寄给你。 路途遥远,从长安出发急速前行,多半不会追上使君的信件。
注释:
- 淮上:指淮河上游地区。
- 客情:旅客的心情。
- 殊:特别。
- 蛮方: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呼。
- 回雁峰:山峰名,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
- 寄书:寄信。
- 生时兴:指景色激发创作灵感。
- 长安:唐朝首都,今陕西省西安市。
- 迢递:遥远。
-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约795-835),字玉川,唐代诗人,与韩愈、孟郊等人为友,其诗风格独特,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是卢仝为友人萧二十三赴歙州(今安徽歙县)结婚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多有游历和交友,诗中提到的“淮上”和“蛮方”反映了唐代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新婚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淮上”和“蛮方”的客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萧二十三的深切思念。诗中“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一句,巧妙地利用了“回雁峰”这一地理意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通过书信传递相思之情。后两句则通过“南方山水生时兴”和“路带长安迢递急”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南方美景的赞美,又暗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和诗人对其的关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上客情殊冷落,蛮方春早客何如。”
- 首句通过“淮上”和“蛮方”的地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心情的关切。
- “殊冷落”形容客人在淮上的心情特别冷落,而“春早”则暗示南方春天的早到,客人的心情可能会有所不同。
-
“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
- 诗人安慰友人,即使没有信使,也可以通过书信传递相思之情。
- “回雁峰”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意象,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
“南方山水生时兴,教有新诗得寄余。”
- 诗人通过“南方山水”激发创作灵感,有了新诗可以寄给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创作的喜悦。
-
“路带长安迢递急,多应不逐使君书。”
- 最后一句通过“长安”和“迢递急”的对比,暗示了友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以及诗人对其书信能否及时到达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使用地理和情感的对比,如“淮上”与“蛮方”,“冷落”与“春早”,增强了诗句的张力。
- 拟人:“回雁峰前好寄书”中的“回雁峰”被拟人化,仿佛是一个可以传递书信的使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淮上”对“蛮方”,“相思”对“寄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通过地理和情感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友人旅途的艰辛和自己的关切,同时利用书信这一媒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上:指淮河上游地区,代表了北方。
- 蛮方: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呼,代表了南方。
- 回雁峰:山峰名,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象征着传递书信的地方。
- 长安:唐朝首都,代表了诗人所在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回雁峰”位于哪个省份? A. 湖南省 B. 湖北省 C. 江西省 D. 广东省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直接表达 B. 通过书信 C. 通过诗歌 D. 通过礼物
-
诗中的“蛮方”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卢仝此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但卢仝的诗更多地利用了地理意象和书信这一媒介,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卢仝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