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彦博中秋不见月》

时间: 2025-01-27 03:24:55

露华浸竹冷娟娟,想象嫦娥能少年。

万事只堪搔短发,一杯不拟问高天。

骎骎夜色投书幌,的的心期在钓船。

可笑薄云工料理,何曾遮却一分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华浸竹冷娟娟,
想象嫦娥能少年。
万事只堪搔短发,
一杯不拟问高天。
骎骎夜色投书幌,
的的心期在钓船。
可笑薄云工料理,
何曾遮却一分圆。

白话文翻译:

露水的光华浸透竹林,清冷而柔美,
我想象着嫦娥依然是年轻的模样。
世间万事只适合轻轻搔弄短发,
我宁愿不问高天的月亮。
夜色渐沉,我在灯下写信,
我的心意只在那钓鱼的小船上。
可笑那薄薄的云彩在这里忙碌,
哪能遮住那一轮明月的圆满。

注释:

字词注释:

  • 露华:露水的光华。
  • 娟娟:形容清冷而美丽的样子。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常常被描绘为美丽年轻的形象。
  • 万事:世间的一切事物。
  • 搔短发:形容心情轻松、悠闲。
  • 骎骎:形容夜色渐深。
  • 心期:心中所期盼的事物。
  • 薄云:轻薄的云彩。
  • 一分圆:指月亮的圆满状态。

典故解析:

  • 嫦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是月亮上的仙女,和月亮的圆缺有着密切的联系。
  • 钓船:可能象征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为人所知。他的诗歌风格往往表现出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月亮、星空等自然元素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诗人未能看到明月之际,借助对月的思念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情思。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却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如愿,与月亮相伴,因而产生了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篇以“露华浸竹冷娟娟”引入,给人以清新冷冽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随后,诗人想象嫦娥的年轻模样,实际上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万事只堪搔短发,一杯不拟问高天”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他不愿意问天上的月亮,只想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逐渐转向具体的情境,“骎骎夜色投书幌”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与思考;而“的的心期在钓船”则暗示着诗人渴望与自然融合,追求心灵的宁静。

最后一句“可笑薄云工料理,何曾遮却一分圆”,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揭示了诗人对月亮的无奈与调侃,表现出他对人生种种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华浸竹冷娟娟:描绘了清冷的露水浸润竹林的场景,突出夜的宁静与清新。
  2. 想象嫦娥能少年:通过想象嫦娥的美好形象,传达出对美好的向往。
  3. 万事只堪搔短发: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不在意,展现了闲适的心态。
  4. 一杯不拟问高天:表现出诗人对高远事物的无奈与放弃。
  5. 骎骎夜色投书幌:夜色渐深,诗人开始写信,暗示内心的情感寄托。
  6. 的的心期在钓船:心中期待的事物与渔船相连,表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7. 可笑薄云工料理:用幽默的口吻调侃薄云的存在。
  8. 何曾遮却一分圆:强调月亮的圆满并未被薄云遮挡,暗示真理与美好常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华”比喻清冷的月光,增强了意境。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将云彩拟人化,使之有了“忙碌”的性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的表达,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华:象征清新、纯洁。
  • 嫦娥:象征美好、青春。
  • 钓船:象征宁静与隐逸生活。
  • 薄云:象征生活中的阻碍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夜色给人什么感觉?
    a) 温暖
    b) 清冷
    c) 喧闹

  2. “嫦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美好与青春
    c) 悲伤

  3. 诗人想表达对什么的态度?
    a) 世俗的烦恼
    b) 财富的追求
    c) 权力的欲望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对月亮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流谦的《次韵彦博中秋不见月》均以月亮为题材,但前者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结合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