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雾生寒水,寥寥舣画船。
人伤千里别,桂吐十分圆。
把酒非前夕,追欢忆去年。
南楼足佳兴,好在谢林川。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雾气在寒冷的水面上升起,几只画船静静地停靠着。
人们在千里之外的离别中感到伤感,月桂树下的月亮显得格外圆满。
举杯共饮并非在前夕,只是在追忆去年的欢乐时光。
南楼之中我兴致勃勃,最美的景致在于谢林川的水波。
注释:
- 薄雾:指轻薄的雾气。
- 寒水:指寒冷的水面,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感觉。
- 寥寥:形容数量少,稀疏的样子。
- 舣(yǐ):停靠,系船。
- 桂:指桂花树,象征中秋节的月亮。
- 吐:指开放,生长。
- 把酒非前夕:举杯畅饮并不是在中秋的前一夜。
- 南楼:南边的楼阁,常指诗人所处的位置。
典故解析:
- 中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丰收,常与明月、桂花联系在一起。
- 谢林川:可能是作者梅尧臣所熟悉的地方,代表他对故土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2年-1060年),字子龙,号香山,宋代诗人,晚唐五代时期的诗风受到影响。梅尧臣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咏物抒怀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因与希深分别而感到伤感,于是借月下的情景抒发思念之情。此时的社会正值宋代的繁荣,文人墨客常借节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中秋与希深别后月下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中秋诗作。诗人在薄雾弥漫的夜晚,静静欣赏着水面上的画船,情景与心情交织,渲染出一幅宁静而又清冷的画面。诗的开头以“薄雾生寒水”描绘了月夜的寒意,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而“人伤千里别”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千里之外的相思和离别的痛苦。
随之而来的“桂吐十分圆”一句,巧妙地将桂花与圆月相结合,象征着中秋节的团圆和美好。虽然有离别之苦,但在这圆月下,又唤起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诗人借助酒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南楼足佳兴,好在谢林川”则是转向了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在南楼之上,尽管思念依旧,仍旧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通过对月、酒、船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孤独与美丽,情感深邃而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雾生寒水:描绘出一个寒冷的夜晚,薄雾在水面上升起,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寥寥舣画船:孤独的画船停在水边,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 人伤千里别: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离别之苦。
- 桂吐十分圆:以中秋的圆月作为对比,象征团圆的美好。
- 把酒非前夕:虽然不是在节日的前一夜,但借酒表达情感。
- 追欢忆去年:回忆去年中秋的欢乐时光,展现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 南楼足佳兴:尽管有离愁,但在南楼上仍然感到兴致勃勃。
- 好在谢林川:谢林川的美丽风光使得诗人的情绪得到缓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薄雾生寒水”,将薄雾与寒水结合,营造氛围。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整齐,音韵和谐,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流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快乐时光的追忆。尽管有离别之痛,但自然的美好和友情的温暖仍旧在心中。
意象分析:
- 薄雾:象征神秘与孤独,渲染了中秋的氛围。
- 寒水:代表清冷与孤寂,强调离别的痛苦。
- 画船:象征着美好与宁静,但也暗含着孤独。
- 桂:中秋的象征,代表团圆与祝福。
- 酒:作为社交的媒介,寄托了思念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薄雾生寒水”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 A. 温暖的春天
- B. 寒冷的夜晚
- C. 炎热的夏天
-
诗人对“千里别”有什么感受?
- A. 高兴
- B. 伤感
- C. 无所谓
-
“桂吐十分圆”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写月夜思乡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则更加强调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梅尧臣的《中秋与希深别后月下寄》。